如何看懂西方哲学论书,如何看懂西方哲学论书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3-16 20:48:31

高效理解消化经典知识实战策略示范:破解西方哲学经典读不懂的迷思(西哲这样的内容你都可以无所畏惧了,那这个世界上也就没有什么内容还可以让你有所畏惧了)

西方哲学经典恐怕是这个地球上最难啃的内容了,没有之一。

很多人迷茫、困惑时,都觉得西哲可以帮助自己从中解脱出来,但是,基本的结局都是阅读越痛苦。

这种痛苦,包含两层:

第一层痛苦是太抽象、晦涩、枯燥,读不懂。所以,根本读不下去。

第二层痛苦是,即便勉强理解了哲学家们说了什么,但是,根本无法解决自己的人生困惑问题。有的只是迷上加迷。

是的。如果你只会用大众的学习方式——停留在背诵知识概念的维度的话,你只会阅读越迷思。还不如不读。

这里就从立场、思维模式的维度带你深入窥探西哲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它到底能带给你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你将不再有西哲之伤。

更重要的是,西哲这样的内容你都可以无所畏惧了,那这个世界上也就没有什么内容还可以让你有所畏惧了。

1、西哲这几千年都在讨论什么?

先来捋一捋西哲大概的脉络。

西方哲学的开山鼻祖派——米利都学派。

这个学派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打破了之前神造万物的迷信。他说咱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学会用眼睛见到的事实去解释世界。学派代表人泰勒斯认为世界万物本源于水,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气体,不同形式的物质是通过气体聚和散的过程产生的。

后来,在“数”的研究上有大成的毕达哥拉学派则认为不是,他们觉得世界的本质就是“数”。他们觉得咱们看到的风雷火土水,包括我们追求的正义、精神、心灵这些虚体的东西,背后都对应着某种和谐的数。所以,数才是世界的本质。

智者派的普罗泰戈拉说,不对。人所体验到的各种是非善恶都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所以,衡量万物的尺子应该是我们自己。

苏格拉底说,你们都不对。世界本就存在着一个不变的、永恒的、唯一的真理A。我们不应该凭感觉,而是应该靠思辨不断地归纳演绎总结,就有可能触及这个真理。

学生柏拉图接着又做了补充:在世界某个角落静静躺着的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真理A,是一种绝对理念,在世界和人类还没出现之前就独立存在了,正是它创造了世界,生出的人类。只有“理念”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现实世界的你我他,你肉眼所见的一切,都不过是这种理念的影子、摹本、派生品、衍生物而已。因此,这个世界的本源其实就是一种绝对理念。

亚里士多德来了。他说你柏拉图谈理念没有问题,但是也不能脱离我们的经验事实去谈啊。应该把理念和我们的感官结合起来,认识才靠谱嘛。

安瑟尔谟说,我还是同意柏拉图大佬的观点,先有一个普遍的真理,后有个体。

罗瑟林说我不同意,你站在我面前,就是一个真实的存在,难道还有假吗?你说的那个普遍真理不过是个名称而已。所以,肯定是个体先于真理噻。

笛卡尔说你们都错了。这个世界的本质由三父子组成——上帝和两个儿子。儿子A是能思维的精神实体,儿子B是不能思维的物质实体。

他们哥俩都是世界的真相,并且是两条平行线,相互独立,互不干扰,谁也决定不了谁。但他们都是由上帝一手所造。“我思故我在”,我们人呢,会思考,只要用正确的推理方法和演绎法把概念厘清,整明白,就能抵达精神实体的这个真理。

接着康德来添了一堵:他把之前大家追求的那种绝对真理命名为“物自体”,说这玩意儿吧,的确是存在。怎样去获得这种物自体的认知呢?他说,我们既要借助经验,也结合理性。不过,即便这样做了,在现象与这个物自体之间,永远存在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人类永远别想触及到真正的物自体,因为它是不可知的。这一说,让一心追求绝对真理的人绝望了。

黑格尔出场:我也赞同世界的本质就是一种纯粹的、绝对的存在(绝对精神),只不过它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是独立于现象的单独、静态的存在。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存在。我们所看到的自然、人类社会、人类精神只是这种绝对精神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而已。

这个时候,尼采发言了:你们这些谈什么宇宙真理、永恒真理的,都是在扯淡,你们所谓的这些理论,只不过都是你们凭一张嘴的自我解释、逻辑自嗨而已。世界的本体就是生命的意志,我们应该从生命本身出发去赋予生命一种意义,才是哲学该有的正确姿势。

维特根斯坦说,所有的哲学家们,你们玩儿的不过就是语言游戏而已。

罗蒂也继续补刀:你们说的全是废话,哪有什么真理、上帝,一切都只是你们不断翻新的修辞文学。“语言和信念之外,真相并不存在。人类应当关注日常生活,而不是通过理论发现什么。”

西方哲学几千年追求的所谓的绝对真理,到尼采、维特根斯坦、罗蒂等人这里,被砸了个稀巴烂。到他们这里,上帝死了,真理也死了,那精神困惑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了吗?没有。

他们依然没有能给出能让人彻底通透的答案。

所以,读西方哲学思想,你会有一种感觉,读完之后会有一种好像很伟大却又空飘飘的无力感。

就好像你去学驾校,教练教给你的不是什么驾驶操作的技术,而是带你讨论一番汽车的起源问题。

在汽车构成的这个交通世界,司机是怎样一种存在?

司机和汽车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决定关系,到底是司机的意志决定了汽车的行驶,还是汽车的构造决定了司机的驾驶意志?

在这个交通世界的背后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绝对的、永恒的真理维系着司机、汽车、道路等交通要素的一切秩序?

这个真理又是起源于何处?是否是出自一个全能的神主之手?

……

当你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辩论时,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是站在人类思想的制高点,对全人类的共同命题在进行严肃而深刻的探索。这是多么伟壮的一个举动啊!但是,讨论完之后,你又会觉得心里闹得点慌。

为什么呢?

有两个原因:

第一,你说的东西到底对不对,有没有用,自己也没个数,也无法去实践,验证。

第二,上了那么久的驾校,如果让你自己坐到司机位置上去开车,你会清楚的知道,自己

马上会成为一个马路*手。

你说你虚不虚,慌不慌?

西哲给你的正是类似的感受。

2、西哲概念超级晦涩难懂的根源

西方哲学为什么会走成这个样子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讨论的都不是地球人所关心的话题。

西哲的内容概念为什么超级晦涩难懂呢?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地球人跟他们都没有“共同语言”。

他们讨论的话题范畴,尽管有部分人如比如亚里士多德、康德等,提倡要从实际经验出发,但是其讨论的焦点话题都是在人类现实生活经验之外,很难让人基于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去理解。

我们要理解一个知识概念的基础前提是什么?

就是共识。

我说一个概念“水杯”,你马上就能在脑海里勾勒出水杯这个具体的物件形象,迅速理解我表达的意思。

为什么这个概念你能够迅速理解?

就是因为我们对水杯这个东西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生活认知经验,因此在交流互动时,就不会有什么理解上的障碍。

而西方哲学讨论的内容概念则大多数都很难让人基于共识去理解,所以,就让人感觉读不懂。

拿黑格尔《哲学全书》中精神哲学部分的一个段落来举例。

原文:

“对于我们,精神以自然为它的前提,它是自然的真理性。在这种真理性中,自然在精神的概念面前消失了,而精神则作为理念产生了自己,理念的客体同主体一样都是概念。这种同一性是绝对的否定性,因为在自然中概念具有自己完善的外在的客观性,但是,概念已经扬弃了自己的这种外化,在这种外化中自己已变得与自己同一。所以,概念之为这种同一性,只是作为自然回归。”

我相信大家字儿都认识,都能把这段话顺利读完。但是,我要问你他说了什么,你肯定会一脸懵。

为什么你会字都认识,但是就是读不懂?

因为它里面涉及了很多他自我定义的概念和自我想象的逻辑链条,是你都无法跟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挂上钩的。

比如,精神,自然,真理性,理念,客体,主体,绝对,否定性,扬弃,同一,这些概念都跟你的正常理解是有出入的。它们之间的逻辑演绎关系,也不是你用经验常识逻辑能够串起来的

而是他自成体系的做了一套专门的界定,写在了他的逻辑学中。

你只有先从他的逻辑学中去厘清这些概念的内涵和概念之间演绎的基本逻辑思路,与他达成基本的共识,才能比较精准的理解他的意思。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也很困难。

因为他的逻辑学的各种概念和推演逻辑,同样是远离大家的实际生活经验的。

比如,他的《逻辑学》分为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三部分。

存在论分为质、量、度三部分。

质又分为存在、定在、自为存在三部分。

量分为纯量、定量、程度。

诸如此类。

即他的每一种逻辑也并不是从我们熟知的生活经验和事实中提炼出来的逻辑,而是他自创的一套语言概念逻辑。

他的整个哲学体系就是基于这套概念逻辑体系构建起来的。

掌握了上述三段论的逻辑思维方式,你要读懂他在说什么,思路就会清楚一些。

这套逻辑体系在黑格尔自己看来,是无懈可击的。他觉得自己才是找到了通往世界真理之

路的第一人。

但是,就我们而言,你因此而产生了一种通彻、通透之感了吗?

没有。只是觉得他用了一种更条理的方式来创造了一个更庞杂的、全新概念体系而已。依然在脱离了人类经验共识区的范围去概念加概念,楼上建楼。

所以,上述所谓的辩证逻辑,条理倒是有了,但是,你理解起来依然困难。

简言之,可以说,他的整个理论体系就是一个用脱离现实的脑洞概念解释另一个脱离现实的脑洞概念的体系。

不光是黑格尔的著作,整个西哲体系都是这个特点。

正因为如此,你会发现西哲的一个有趣现象,就是你会发现专家学者们解读出来的西哲也跟原著本身差不多——依然晦涩难懂,不知所云。

拿北京大学哲学系著名教授张世英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序言的一段评析来举例:

真理或绝对是对立面的统一,是一个圆圈式的发展过程。这个对立面的统一,归结起来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对立统一。

黑格尔认为真理不是单纯的东西,它总是一分为二的。统一的东西总要分裂为正面和反

面,正面和反面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但正面必须克服反面的外在性。真理就是要克服与我作对的东西,使得与我作对的东西最终归属于我。这便是正、反、对立面的统一。

如果用主体和客体的对立统一去说明,那就是真理必须是克服否定的那一面,克服对立的

那一面,使得它服从于我,统一于我,也就是使它统一在以我为主体里面。

他反对把真理看成是纯之又纯,一片光明,只有正面而没有反面的东西。他强调真理是一

个过程,具体来讲就是克服对立面,使这个对立面服从于我最后达到对立面统一的过程。这个对立统一用一个形象的圆圈表示,即从正面开始,经过反面,最后克服这个对立的反面,回到“我”这个主体。

谢林强调“绝对”是一个无差别的东西,黑格尔在批判谢林时说:“这种认为真理或认为绝对就是一个单纯的A=A的思想,看上去是一片光明,实际上则是一片黑暗,就像是黑夜观牛一切皆黑一样。”所以黑格尔反对这种把什么事情都看成是一个唯一的、单纯的东西的思想。

看这段评析,你能读懂他讲了什么吗?

你会读得云里雾里。

这不是说张教授没有水平。实际上,对黑格尔的研究,他已经算是顶级水平了。否则也不会成为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研究专家。

这种云里雾里的根源仍然在于著作本身的属性——基于概念讨论概念,而不是基于人类经验中的共识去讨论概念。以至于,解读他的人也很难基于人类的共识去解读,只能用他的概念去解释他的概念。否则,就很容易扭曲作者的“原意”。

最后,就是解读者跟作者一起在人类共识概念之外的概念堆里打转转。

你去看所有知名专家、教授解读的西哲内容,基本跟上面的解读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文字都认识,但是,让你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他到底说了什么,你就会觉得很蒙圈。

西方哲学之所以会发展成这个样子,从源头上讲,就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和研究方向从一开始就不是基于“人”,而是基于一个不知道存不存在,没有任何人可以真实体验到的“真理”。

所以,西哲体系从最早开始到现在,泱泱几千年就围绕着一个存在于人类脑洞中的所谓的“绝对真理”的问题纠缠不清。

所有的哲学家,基本就是围绕这个问题,吵来吵去。所以,也可以说,整个西哲史就是一部吵架史。并且吵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每一代哲学家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哲学家,并不是因为他们发现了什么惊为天人的世间大道,而是因为他们自创了一个自认为完美的新的概念体系来干掉了之前的哲学家的概念体系。

然而,时间一久,后人又能轻易找出他的明显漏洞,继续再脑补一个新的概念体系……

到最后,尼采、维特根斯坦、罗蒂这些人跳出来一针见血的说你们都是在玩儿文字的自嗨游戏而已。

整个西哲史,就好比说,我们从小学一路读到大学,每进入一个新的班集体都会有一两个班花级的大美女出现在公众视野。于是,我们由此推理,认为这个世界上一定存在一个世界级的、绝对第一名的,不可辨驳的绝世女神。

于是,大家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女神的相貌、身世、背景、成长以及要获得这位女神方心该用什么方法论、手段……

为此,大家争风吃醋了两千年,直到最后有一群人幡然醒悟,站出来讽刺到:一群傻X,竟然能对一个杜撰中的美女单相思那么久,我也是醉了。

西方哲学就是类似的尴尬。

3、学习西哲的正确姿势

给大家讲这些,并不是叫你不能读西方哲学。假设你的专业就是靠西哲吃饭怎么办?你不仅要读,还要认真、严肃、郑重其事的读。

所以,我这里要讲的重点,不是说你不该读,也不是说你该读,而是要说如果你需要读的话,希望你能够从上述整个西哲史的底层大背景、大出发点、大特征出发,对它讨论的基本范畴、立场,论述的思维模式,局限等先要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否则,你会读得很痛苦。

这里就基于假设你需要读西方哲学的情况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先梳理清楚核心观点

不要一来就逮着原著看。相信,如果你不是哲学专业的学生迫于考试压力的话,大多数人我相信都是看不下去的。

真要看的话,先看看知名的专家、学者、大学教授们对这个哲学家的核心理论思想总结性的论述。他们都是中国人,自然会用符合中国人理解的思维习惯来梳理、总结,并且他们还会尽可能用中国人能理解的语言和表述方式来呈现。

这能帮助你快速抓住这个哲学家的底层宗旨和基本的思维模式。

基于此,你再去读原著,在思维上,就能跟上作者,在理解上就会减少很多障碍。

(2)随时查阅《哲学大辞典》

当你感觉一段话字都认识,却无法理解时,无非两种原因。

一个是逻辑上无法理解。这个问题,第一点已经帮你解决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这段话涉及的名词概念的内涵,你没有理解。

前面说了,西哲晦涩难懂的一大原因就是它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不仅繁杂,且脱离现实生活经验,大多是脑洞概念,你用普通的生活经验常识是理解不了的。要比较准确的理解它们,还得看哲学家们专门的术语定义。这样才能在概念内涵的理解上跟作者同频。

然而,这些概念大多都很抽象,你仅仅只是从原著上看一遍就想理解透彻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它很抽象,有很大的记忆障碍。但是,你读到后面,往往又必须靠前面的概念来支撑理解。

这个时候,身边备一本《哲学大辞典》就很有必要了。它把整个哲学体系所涉及的基本概念都详细梳理出来了,非常方便随时查阅。

(3)把西方哲学看做纯粹的学术研究读物

这是从阅读目的层面给大家的建议。

西方哲学内容只适合作为纯粹的学术研究读物来学习。

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人生困惑,思想认知层面的问题,想要从这里面寻找到通透答案的话,是不现实的。

因为哲学家们从一开始就不是着眼于生活的,而且他们还是一路吵架过来的,谁也没有说服过谁,谁也没有服过谁。

你去指望一个本来就没有通透的人来指导自己变得通透,本身就是一个妄想。

所以,读西方哲学,你不能入戏太深。

把他当做学术研究内容研究研究,在文人圈层中,会用一些高大上的哲学概念和方法论来包装包装自己的格调,避免被文化鄙视,是可以的。

但是,要把它们当做人生的指明灯,个人建议,还是算了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