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就版本对阅读的影响而论,以《水浒传》最为复杂,仅繁本即可分七十回、一百回和一百二十回三种,读不同版本对所述故事及人物的印象和感受自然不同。
这部小说描述在梁山泊聚众起义的一百零八将,人物性格大都鲜明独特,而其中着墨最多的,当数江湖上人称“宋公明”的宋江。这位后来被推举为起义军首领的人,是到全书第四十回“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才上山落草的,真正“造反”的时间不可谓不迟!如果说七十回本与后面两个版本有何不同,那就是写到宋江终于上山,指挥着打了几个漂亮仗,把梁山泊事业推向了顶峰为止。
说起宋江的上山过程,是曲曲折折,一言难尽。起初,在晁盖等人劫了生辰纲反上梁山后,宋江认为这是“犯了弥天大罪”,“于法度上却饶不得”。在他自己不得不*了阎婆惜后,出走避难的安身之处,除了贵族柴进的门下,就是军官花荣的营寨,再不就是地主孔明的庄园,从未想到过梁山泊。后来被捕归案,刺配江州,对他而言倒是有幸,可以免得“撞了一班儿*人放火的弟兄们,打在网里”。宋太公更是千叮咛、万嘱咐:“你如今此去,正从梁山泊过,倘或他们下山来劫夺你入伙,切不可依随他,教人骂做不忠不孝。此一节,牢记于心。”
他确实不负老父一番苦心。途经梁山,刘唐拔刀要*公人,他百般阻挠,说那是陷他“于不忠不孝之地”,还夺过刀来“望喉下自刎”;花荣赶来为他开枷,他又说“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晁盖等人请他上山,他更是连声叱咤:“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而且,再次以死相胁。总之,宁做阶下囚,不上梁山泊。可是过后不久,他终于投奔梁山“落草”了,连宋太公也顾不得忠不忠孝不孝,逃上山去。这也难怪,宋江在浔阳楼“酒后狂言”,题下一首“反诗”被定死罪,等于逼上了绝路。若真的一命呜呼,那升官发财,封妻荫子,青史留名,岂不都随之烟消云散了?所以,在梁山兄弟们闹了法场,而自己也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只好随着队伍上了山。随之,梁山泊呈现一派兴旺景象。
故事进展到此,是个大团圆的结局。过去一般认为,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不满于宋江受招安后打方腊等后续故事,把七十回以后全部砍掉,史称“腰斩水浒”,但近年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因在金出生前已有七十回的底本存世。实际上,不论是否早有七十回本存在,从小说的人物性格或是情节推演看,全书收尾于此也不合情理。宋江上山的动机本来就与众不同,上山后也未和一众弟兄同心同德,而是再三申明:“暂占水泊,权时避难”,以待将来“尽忠报国”,并无永久打算。
确切地说,“避难”是他上山的部分目的,而“报国”才是他的平生志向和*终意图。宋江所以打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是想到天子那里谋个一官半职,只是无捷径可走,又是戴罪之身,那么“若要官,*人放火受招安”,就不失为一条曲线明志之路了。也因此,后面的故事陆续有来。宋江身在梁山,心向朝廷,一俟晁盖中箭身亡,他大权在握,立即派人或亲自下山,走后门,送厚礼,为接受朝廷招安动足脑筋。“皇天不负苦心人”,一旦诏书颁布,他便指挥手下,一把火烧光山上的城垣房屋,拉着队伍下山,替朝廷效力去了。可见,他上山是不得已而为之,属权宜之计,而下山则是必然的结果。如果只写宋江的上山而不写下山,这个人物形象就是不完整的。以艺术作品的完整性衡量,《水浒传》就不免逊色。
相比之下,一百回本就不同了,除去在故事情节的设置及其变化上刻画宋江的内心和行为之外,对其在几个场合的情感反应也前后照应,用以揭示他的性格特征。举例来说,宋江的几次哭泣就很有意思。哭与笑,本属人之常情,是喜怒哀乐的正常表露,但宋江的哭却非同寻常,别有一功。
在七十回本的最后一回、一百回本的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中,梁山泊排定座次后,宋江名正言顺地当上了老大,便让乐和高歌《满江红》,当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惹起了一片不满之声。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李逵大叫“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并一脚踢碎桌子。宋江当即喝令左右把李逵“斩讫报来”,经众将领跪劝才作罢。这时,他“忽然发悲”,说自己与李逵情分最重,因此“潸然泪下”。
在第八十三回“宋公明奉诏破大辽 陈桥驿滴泪斩小卒”中,招安结束不久,起义军的一名军校激于义愤,*了一个辱骂“梁山泊反贼”的厢官。宋江哭道:“我自上梁山泊以来,大小兄弟,不曾坏了一个……”又令那军校痛饮一醉,树下缢死,再唤人去割头示众。宋江这两次落泪,第一次是威胁砍头不成,赶紧含悲表白,掩饰了内心的冷酷;第二次为逼人自尽,落了几滴眼泪,以显示有情有义,都在掩饰中露出虚伪和狡黠。可以说,在一百回本里,大到情节设置,小到细节描写,不仅使得宋江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丰富而饱满,而且对整个梁山泊事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叙述更加完整而深刻,从而导致这部作品拥有更丰厚的思想性和更深沉的悲剧感。
曾有文史专家考订指出,一百回本当是《水浒》故事成型定书的最早本子,也最接近传说故事的版本。至于一百二十回本,是明万历末杨定见在一百回本基础上添加征田虎、王庆等情节而成,距史实更远。故此,读百回本应是*佳选择。
2011年1月4日
(本文选自贺越明《书里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