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律所组织活动,特别邀请了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刘艳红教授担任点评嘉宾,我也终于有缘一睹法律江湖中“神雕侠侣”的风采。趁着周末品读刘教授《法律人的谋生与谋道》一书,更感受到了她的至诚至性和至坚至柔。
不同于一般学者的学术专著、论文合集或者个人传记,《法律人的谋生与谋道》是刘艳红教授在各种场合的致辞、给学生的作序、个人专著的后记以及各类采访稿的合集。既可以从她本人和第三方的视角一窥其在二十多年的法律学习与教学生涯中对“谋生”与“谋道”的独到见解,又可以看到她的专业之路从“小爱”到“大爱”的不断延展。
“鲜活灵动的人生体悟与经验分享”,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
青春飞扬,自当努力求知问道本书第一部分主要是刘艳红教授在各种活动和讲座中的致辞与发言,其中又以大学迎新和毕业典礼中的致辞为主,这也是全书对我触动最多的,本书的书名也取自于她在东南大学法学院2017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正如刘艳红教授在代序中所言,好的致辞应该有“灵魂”,从刘教授的致辞中,也显露出其对家国情怀和自由独立的期许与追求。
这些致辞不由得让我想起自己当初在选择报考中国政法大学和选择法律专业的时候,也和许多刚经历高考的懵懂少年一样,怀抱着追求公平正义、建构法治社会的宏大理想。之后自己无论是进入检察院走上公诉岗位,还是转入律师行业开启新的人生征程,都一直在从事法律工作。
在这段与法律从相识、相知到相熟的历程中,我所认识和接触的“法律”从平面的书本知识转为了立体的实际案例,从单一的抽象概念化为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此时再读刘艳红教授的致辞,也就更能感受到她对未来法律精英们的殷殷嘱托。
《道德经》有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对于初入法律之门的新生,刘艳红教授鼓励他们要“求知”——不断增加知识积累、掌握相关专业技能、提升自身法律素养,从而能够“谋生”;而对即将踏进社会,真正面对法律实践和生活磨练的毕业生,刘教授则更加强调“问道”——增加更多的人生阅历、扩大自己的学识范围、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逐渐走向“谋道”。
或许,即使当年我有幸能聆听刘艳红教授的致辞,可能也只会兴奋一时,因为那似乎是一番遥远的景象。但现在“历尽千帆”后,我已更能感受到刘教授的热忱和愿景,再品味这些致辞,也不禁更加怀念和珍惜青春的张扬、活力与无限可能。
学术艰辛,更需振翅逆风翱翔本书第二部分,主要是刘艳红教授为学生的著作所写的序,以及其代表作“实质刑法三部曲”的后记。
刘教授在书中写道:“法由一款一条构成,树由一叶一枝长成;学问之路,殊为艰辛,它由一个个字、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书铺就而成。”“如果有愿力,受苦就有意义,苦就不再是苦,而是生命的庄严。”
我想,无论是刘艳红教授,还是请她作序的学生,在他们数年本硕博的学习过程中,乃至于在未来可能更加漫长的学术生涯里,都会面对许多的生活琐事,也要承受万般的独自煎熬,但无论有何种的困难,他们都最终坚持了下来,其中一定充满对学术研究的无限热爱。
其实我们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同样都要面对生活里的各种细枝末节和鸡毛蒜皮,并常常为此而烦躁乃至生气,也必须接受工作中的进展不顺和批评指摘,因而感到委屈或者愤懑。
也许我们并非不热爱生活,也不是不愿意工作,只是没有找到那个最喜欢和最适合的。有些人很幸运,很早就找到了一生所热爱并值得追求的事业,有些人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寻找,甚至有些人可能一生都与之无缘。我们唯一所能期待和努力的,就是尽快找到自己的所求和天赋,然后为它一往无前。
初心依旧,必不负理想与情怀本书第三部分的附录是各类采访稿的合集,从第三方的角度更全面地展现了刘艳红教授的学术和教学生涯,也真正看到了她从钻研学术之“小爱”到引领学术之“大爱”的延展和升华。
刘艳红教授作为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以其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的《实质刑法观》更是开启了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之争,她的学术生涯无疑是辉煌成功的,其与周佑勇教授先后成为“杰青”,更是书写了法学界的一段传奇佳话。
在充满挑战而收获满满的学术之路上,刘艳红教授不仅确立了独具特色的个人标签,更与周佑勇教授一起“孔雀东南飞”,为东南大学法学院的建立和发展而殚精竭虑。
“谋道之上,乃在于以天下为己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刘艳红教授不仅仅只是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钻研,还将目光投向整个刑法学科和法学院的发展,并带动其整体向前时,她的这份执著和热爱已然焕发出更耀眼的光芒。或许这就是“达则兼济天下”。
跳出个人的舒适圈,走向全然陌生的环境,迎接更多未知的挑战,几多岁月流转之中,不仅映射出刘艳红教授始终如一的法治初心,亦展现了她责无旁贷的理想使命。
刘艳红教授在一次女性沙龙活动中曾谈到,“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可以作为女性成长的八字箴言。或许,从《法律人的谋生与谋道》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位女性刑法学者的淡然优雅与飒爽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