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思维上的成长。我们应该培养“卖方思维”的重要性。
卖方,顾名思义,就是要把东西卖给别人的一方,最常见的就是企业中的销售部门。不过,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只要你在工作中,需要让更多的人购买或认同你的产品、想法、方案,等等,那么你都处在一个卖方的位置,同时以顾客为导向。
“顾客导向”是指,把跟自己工作有关的所有人都看作自己的顾客。不仅包括购买商品的客人,也有公司上下游的合作伙伴,还有一起工作的同事、上司、下属等。比如,财务、行政、技术这些部门,表面上看,不直接接触顾客,但事实上,他们的顾客就是本公司的员工。
作者认为,无论从事卖方工作还是买方工作,要想提高自身价值,就必须有“以顾客为导向”的思维。很多时候,我们做买方工作时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就只在特定的公司或岗位适用;但是,这种“顾客导向”的思维,是你无论在哪里都用得上的。
那些以顾客为导向的人,才更容易发光。比如,如果一个负责内部系统的技术人员,主动去发现、完善了某个重要的技术细节,缩短了员工的工作时间,或者削减了费用,那省下的这笔成本就会编入他为公司创造的现金流量中。
下面再来说说另一类成长——见识上的成长。
我们知道,在公司里,大家一般都是各自盯着自己岗位的一亩三分地。但作者认为,这样并不够,我们还应当看到自己专业工作之外的领域。最重要的,就是学会俯瞰公司的整体业务地图。
这张地图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首先就是明确自己的岗位在整个公司里的职能定位。我们平时常见的这些岗位,基本都可以根据工作内容,被分进两种类别。一类是创造收入,另一类是节约成本,这是我们提升自己赚钱能力的出发点。
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之后,还要把握好本公司的“价值链”,也就是要知道本公司的商品或服务是经过了哪些步骤,最终到达顾客手中的。这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自己的赚钱能力。
对于“未来”这个词。它对我们最大的提醒是,要懂得管理其他人对我们的预期。我们说一个具体的场景吧:
比如你这一年业绩不错,于是年底就琢磨着,想跟领导提升职加薪。作者建议我们,不要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是要站在“我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公司的现金流量”这个角度进行阐述。
比如,一种最不可取的做法,就是直接提出要升职,说“我已经做出了多少多少成绩,希望您可以任命我做组长”这类话;不过,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加薪,但最好要用数字证明,你的薪酬远低于你为公司创造的现金流量。
根据公式可以知道,即使赚取现金的能力再强,如果折现率过大,那么价值也不会很高;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一说,如何降低你在职场中的折现率。
在金融世界里,折现率=风险-增长率,这个公式对于个人来说,也是适用的。
对于个人来说,有些人虽然赚钱的时候能赚很多,但不能赚钱的时候一分也赚不到;跟这类人相比,那些虽然赚不到大钱,不过也捅不出大娄子的人风险更低,也更值得信任。
所以,即使我们赚的钱没有很多,只要能够每年都可以踏踏实实地做出业绩,也可以缩小自己的折现率。
那么,进一步地,如果我们想持续、稳定地创造现金流量,而不是做一锤子买卖,那么就必须带着长期视角去工作,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比如,一个销售人员为了完成销售任务,软磨硬泡地让顾客买自己的商品。虽然暂时提升了销售额,但顾客可能会因此讨厌他,以后再也不来了。
所以,虽然尽早赚取现金流很重要,但如果想降低折现率、降低自己在他人眼中的不确定性,那么,在工作中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就更加重要。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你在别人眼中的“确定性”。
如果一个人能在逆境中保持情绪稳定,那么周围人就会觉得,这个人职业性强,很让人放心;其实也就是,你的确定性比较高。所以,要时刻铭记,越是身处逆境,就越要控制情绪。
再来说一种会严重削弱“确定性”的行为,那就是在工作中瞒报或欺骗。
作者在工作期间目睹过,一名交易员为了业绩好看,隐瞒了一笔亏损的交易;被发现之后,这个人说自己只是忘记了上报。后来,这名交易员被公司辞退了,但这并不是因为他给公司造成了亏损,而是因为,他是一个不值得被信任的人,你不知道他在未来会不会做出更过分的事情,甚至会怀疑他曾经的业绩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