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政治 经济 思想 社会形态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06-13 16:15:13

1、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封建国家分裂与民族大融合

①东汉末军阀割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就是这种割据局面的延续。其间有西晋短暂统一局面,黄河流域地区的几次局部统一,但分裂局面是主要的。

②南北经济的差距缩小;③北方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④是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

(1)政治上:①封建国家长期分裂,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如西晋的短期统一,黄河流域的多次局部统一,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民族融合);②政权更替频繁;③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④士族制度盛行,成为割据分裂的政治基础。(士族制度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2)经济上:①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北方战乱,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南北经济趋向平衡;②士族庄园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③商品经济水平较低(货币作用减小,以物易物为主)

(3)思想文化上:①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民族融合的特色;

②天文、地理、数学等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思想领域活跃,道教官方化,佛教盛行(石窟寺庙);③文学承上启下,艺术成就突出。如出现了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风骨追求的书法(王羲之),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东晋的顾恺之)。④儒学新发展——魏晋玄学⑤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儒释道三教合流(魏晋后)。

(4)民族关系:①北方少数民族大批内迁,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②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又促进了民族融合(封建化、汉化、农耕化),民族融合出现高潮。③民族迁徙、交往频繁。

2.隋唐时期(581——907年)——封建社会的繁荣

①政治上: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加强,开创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②经济上农业手工业有了新发展,商业繁荣,城市兴旺,封建经济呈现繁荣迹象。③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疆域拓展。④对外关系上,唐与新罗日本印度半岛各国和西亚的波斯大食(周边)等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⑤文化上,建筑、雕版印刷、天文、医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文学艺术五彩缤纷,博大精深的隋唐文化全面辉煌,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政治上:①再度统一,一度出现盛世局面。

②制度上唐承隋制,有诸多建树(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府兵制、募兵制)。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非强化)(三省六部制)④庶族势力兴起,士族势力衰落(均田制 科举制)

⑤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文官制度得到发展;

(2)经济上,①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全面繁荣。②出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长安、洛阳、汴州、广州、扬州、益州);

③隋唐租调制和均田制创立(庶族地主崛起)赋税制度出现大变革,先实行租庸调制,后实行的两税法,开始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表明政府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日渐松弛)④中唐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⑤大运河的开通和柜坊和飞钱的出现,市坊制度有所松动,夜市广泛出现,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都促进了商业的发展。⑥手工业形成南青北白的两大制瓷系统,吸收外来的纺织技术,推动丝绸之路的发展;⑦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古代中国耕作农具的成熟(或传统步犁的定型);

(3)思想文化上:①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兼收并蓄,科技成就世界领先。②科举制度推动教育发展,专业教育确立。③史学、文学、艺术繁荣,体育空前兴盛。④唐朝三教并行(或“三教合一”):崇儒尊道礼佛(兼容并包的思想政策推动佛教、道教的发展)。⑤中唐后提出儒学复兴援佛入儒与援道入儒。

⑥文化重心随经济重心南移。⑦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丰富。

(4)对外关系上:①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对外交通发达,海路、陆路畅通;广泛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②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兼容并包),广泛吸纳③设立了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市舶司)④丝绸之路的繁荣,陆海并用以陆路为主。

(5)民族关系:①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边疆少数民族有较大发展,同中央政权关系更加密切,汉族与边疆各族交往空前频繁(突厥、回纥、南诏、吐蕃)。

②安史之乱后强化华夷之辨。③推行羁縻(jī mí即笼络牵制)政策,对少数民族实行刚柔并济、恩威并施。(羁縻政策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所谓“羁縻政策”是历代中央王朝在多民族国家里对社会发展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所采取的一种民族政策。)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