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性运输是水平运输吗,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07-30 18:31:28

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 “ 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 S”型增长曲线 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选择在K/2时捕捞资源,在K/2之前进行虫害*灭(降低环境容纳量)

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7、

极性运输是水平运输吗,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13)

8、

极性运输是水平运输吗,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14)

9、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

极性运输是水平运输吗,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15)

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

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

(1)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3)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

信息的传递。

(2)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保持原状

10、

极性运输是水平运输吗,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