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和保存财富有关系吗,如何正确对待货币和财富的关系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0-30 03:27:31

GDP上周写了《》但最终没有得到答案,因为发现影响两者关系的变量都是动态的,除了有一个确定性结论,就是货币供应多或少都会导致经济效率下降。

当时有一个遗漏,关于影子银行的问题。我做一个小补充。

中国影子银行和美国在形式上和资金来源上有很大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为了攫取更多利润而绕过金融监管。由于我国对于银行在信贷项下的种种管制,于是银行业变着法子,把原本属于信贷的业务,放在其它科目下逃避监管。

银子银行除了在风险方面的关注以外,在流动性分析上,对于投资人需要关注的点,也是看它是否创造了货币。但是无论是创造还是存量货币的转移,只要最终体现在货币项下,就会被囊括在M2范围内。即使货币以外的形式存在,比如支付媒介各种票据,也会属于M3范畴。再怎么折腾,最终难逃银行总资产总负债范畴。即使考虑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所发放的资金,最大也逃不过整个金融业(包括银行业和非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但后者多是存量货币的转移,并不能真正创造新的货币。

国内影子银行本质上还是一种信贷,只是放在了其它科目里,很大一部分同样会创造货币,但却不受贷款要求的监管,因此主要问题是风险方面不受监控。随着资管新规施行,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已经大幅下降。这个以后再细谈,今天我们谈另一个发现。

今天突然想到一句常常会听到的话,所谓:“维持货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保持合理,与名义GDP增长相一致”,突然有所领悟。

人们往往会舍近求远,苦苦去远方探寻答案,却选择忽略身边的事物。货币的答案就在经常听到的这句话里。

什么叫“与GDP增长保持一致”?这分明是说,货币其实是与交易相对应,而不是商品。什么意思?这是给货币下了本质属性定义。

何也?

GDP是全部产成品和最终服务的交易总额,与GDP增长保持一致,意味着现代货币发行是为了满足一定时期商品和服务交易的需要

一般我们原始朴素的想法,是认为货币是与商品相对应的,货币比商品多,就发生通货膨胀,比商品少就容易造成紧缩。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

一个佐证就是,我国存量房屋总价值估计在300万亿以上(有说2020年住房总市值在62.6万亿美元),而我们目前货币M2供应总量在280万亿,这就差了20万亿以上,还不算全社会其它存量商品总额呢?如果货币与商品应该匹配,岂不是应该再发行200万亿货币?而我们现在已经在担心货币是不是超发了呢,可见货币与商品的确是不匹配的。

从央行常说的那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现代社会,货币发行其实主要就是为了满足交易需求。这么说来,要找到GDP与M2的合理关系,就越发困难了。

如果说商品总量还是一个确定性或者是可预期性的数据的话,货币发行尚可准确,那么一个时期内的总交易额就难以准确估量了,货币要如何与一个未知的东西相匹配呢?

哪天突然一半的房屋下场交易,会不会瞬间吸干市场中的货币呢?或者导致急剧紧缩导致价格崩溃?

即使是确定数量的商品,多种因素影响着交易的发生与否。一般来说,当经济活跃,交易频繁,那么所需要的货币就多。而经济萧条,交易减少,对于货币的需求也相应减少。同时又存在对冲因素,比如经济活跃时期,往往经济效率提高,反而较少货币可以支持较大经济规模,反之亦然。而且交易的活跃程度,是时刻变化难以捉摸的东西。

如果再深究下去,我们知道,所有存款都是由银行贷款创造的,而贷款都是有期限的,贷款放款的第二个月开始,还本还息就在逐步消灭这笔新创造的货币了。最终这笔贷款会随着到期而全部归还银行,于是在资产负债相应科目下一笔勾销这笔新创造的货币。

可是这个时候,用这笔贷款购买的商品却留在了这个世界上,却没有相应的货币与之对应。你有没有想过,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这样的商品越来越多,当人们需要交易它们的时候,用哪笔货币去交易呢?这样的社会如果停止货币扩张,天然就会滑入通缩的通道。

一个思想实验,我们进一步简化问题。

这个世界本无钱,当第一个银行建立,第一个商品由某甲用劳动创造出来,某乙向银行贷款100元去购买这个商品,这个时候,某乙拥有了这个商品,而某甲拥有了100元。之后某乙向某甲提供服务,从而赚到这100元,再用这100元归还银行贷款。银行收到本金,资产负债归零,这100元也就被消灭了。此时,这个世界只有这价值100元的商品,再无一分钱存世。如果后续还要继续交易这个件商品,只能再向银行贷款消费。

这里只考虑了本金,但是贷款除了有时效,还要支付利息的。这个钱从哪里来?如果再对利息所需的钱进行贷款,那么利息的贷款的利息,钱从哪里来?这就陷入无限循环的境地。货币这种属性决定了其内在逻辑悖论,只要停止货币的扩张,整个社会必然滑入通缩的轨道。因此,货币的扩张增幅,不能低于利息的幅度,持平也会造成通缩。

正是货币这种内在缺陷,也为我们指明了解决之道,我们换种思维。

商品的本质是什么?是一种凝结的劳动价值,而交易的本质是劳动价值的交换。假如劳动价值我们以生产这件商品的社会普遍劳动时间为衡量单位,那么商品交易实际上是在交换劳动时间价值。

上面的例子,就变成为,乙用自己的服务去等价交换甲的商品。交易本无货币什么事,更没银行的活,这才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当整个交易不再依赖于货币的时候,就彻底消除了因为货币供应的波动而造成的经济和金融系统的不稳定。

而引入货币作为交易媒介,也就同时引入了人为操纵机会,通过调节货币供应的多寡,就间接控制着价格涨跌,以一个很小的交易商品比例,撬动着全部商品财富价值的杠杆。也使得银行可以在这个循环中凭空造钱收取利息进行寄生。

而货币供应的波动,会导致经济交易的溢出和紧缩,同时影响到资产价格的高低。

而现实生活中,货币不单单是用来满足交易的,人们的储蓄行为表明,其又不得不担负着财富储藏的功能,可是从上分析可知,这其实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交易型货币非但不能担负财富存储的重任,因为它自身属性决定了它本不是用来储藏商品和服务价值的。现在的货币主要是用来满足交易需求,是一种交易媒介,本身可以说毫无价值,要不是背后站着一国强制机器

恰恰相反,历史上我们看到多少财富因之而灰飞烟灭。仅举一例,当汇率发生急速贬值,多少人一生辛苦劳动积累瞬间化为乌有。

说到财富储藏,那么要具备什么样的特性,才能堪当此任呢?

我们回到最原始的以物易物交易模式,也即是你这个货币,要与实物一一对应才行。这就与现在的货币性质发生了矛盾。

如何让货币具有与实物一一对应的价值功能呢?你可以参照央行发行第一张钞票的情形,用黄金抵押印制出第一张钞票。同样的,每一件商品,你要拿到央行,换出钞票才行。

你要交易的时候,买卖双方都要通过央行进行,因为所有商品都在央行账上,央行事实上成为了做市商地位。

此时,你不用考虑该发行多少货币,又不要引起通胀或紧缩。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进行革新,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基础上,何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取消货币,代之以劳动时间单位。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能力劳动创造商品或服务,只要提供就自动获得劳动时间点值,换句话说,不会再有失业的人。

你可以用自己的点值去购买商品和服务,被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会收到你的点值作为额外奖励。这样,生产出商品并顺利卖出的人,不仅会得到生产时获得的点值,还能得到购买者支付的点值。

到处过剩的产能,到处开工不足的工厂,到处卖不出去的商品,然而到处有找不到工作的失业者,到处有大量需求得不到满足的贫困人群,甚至还有吃不饱的儿童。即使这样,他们宁可把牛奶倒进下水道里。又不是东西不够吃,为什么不改进一下呢?

这样,点值与商品和服务是一一对应的,点值可以承担起劳动财富的存贮仓库。这里不存在货币供应,没有银行利息的盘剥,也没有货币谁的收割,那种结构性的供应和需求矛盾不会存在,人人有工作生活有保障,能够提供越多人需要商品和服务的人,能得到越多的点值收入。

货币和保存财富有关系吗,如何正确对待货币和财富的关系(1)

这个崭新的人类社会,消灭了货币和以凭空造钱放贷为生的银行,只存在为集中资源促进发展的点值周转中心,个人可以将自己的点值存放在这个中心,供他人借入集中资源发展生产,利息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可以存在,但那种仅凭会计分录在资产项下增加一笔贷款就能凭空在负债端创造一笔货币的银行也模式,将在也不会存在了。任何借还,都是点值的转移,无人能够作弊操纵。点值多少只取决于整个社会创造的商品和服务。

这就是我目前想到的所谓的理想货币模型,其实真到了那个时候,称之为货币是不恰当的,应该给它起个新的名称才对

而新旧货币本质区别在于,一个是劳动完成即给你记账,另一个是要当你出售劳动成果之后才给你确认。可是要出售必须要有购买,而现代资本主义财富分配方式,每一次循环之后,财富大部分都会集中于少数人手里,循环次数越多,买不起自己生产的商品的人就会越多,从而周期性发生经济危机,对产能进行出清,也就是把牛奶倒进下水道里,为后续生产腾出库房来。

回到现实中来,其实整个问题的思考,来源于对于资产价格涨跌因素的探寻。

不用很高深的金融理论,那都是糊弄人的。回到本源,你只要问问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买些股票?一定是收入有了盈余。自然工作稳定,也就是整个社会经济向好,GDP稳步增长,收入才会有多。

但是,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当经济繁荣,也就是交易活跃的时候,对于货币需求增大,我们却采取紧缩措施,背道而驰的。而在经济萎靡,货币需求下降时,我们却一个劲地放水。

如此可知,每个阶段,对应着不同类型的资产上涨或下跌。这点,我们在过去疫情期间,美国经济停摆,美国大量印钱,这回直接向个人发放,最后散户把华尔街空头打趴下不得不拔了网线作罢,就是一个反例,所以说反例,因为以往这个时候,政府往往印钱给到金融机构和企业,而不是个人,对应不同类型的股票涨跌。

[憨笑]

关于国内A股所处情形,我们再分析,今天不早了,就说到这里。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