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考前必会考点
【考点一】货币需求理论
(一)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
1.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庇古。
2.剑桥方程式:π=KY/M
3.结论
(1)庇古认为,货币的价值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
(2)货币价值与名义货币供给量成反比。
(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
1.决定货币需求的三类动机
交易动机 | 由于收入和支出的时间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
预防动机 | (1)为应付各种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2)如应付失业、疾病等意想不到的需要,以及企业的不时之需。 |
投机动机 | 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需要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 |
2.流动性陷阱
(1)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时,货币需求会无限增大。
(2)此时无人愿意持有债券,都愿意持有货币,流动性偏好具有绝对性,这就是著名的流动性陷阱。
(三)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
1.财富总额与财富构成 | (1)恒久性收入 ①是以现在的收入与过去的收入加权计算的收入。 ②恒久性收入越高,所需货币越多(同向)。 (2)财富构成即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之比。 ①人力财富是指个人在将来获得收入方面的能力,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财富。 ②未来的人力财富总要转化为现实的非人力财富,转化过程需要货币。 ③人力财富比例越高,所需准备的货币就越多(同向)。 |
2.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 | (1)持有货币的名义收益率一般等于0,持有其他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定期存单等的收益率一般大于0。 (2)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越高,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越大,持有货币的数量就会越少(反向)。 (3)如果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持有货币意味着损失,人们会减少货币持有量。 |
考点二、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层次划分
M0 | M0=流通中货币 ①流通中货币,指企事业单位、个人、机关团体、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所持有的硬币和现钞总和。 ②即通常所指的现金。 |
M1 | M1=M0 单位活期存款 ①M1是狭义货币供应量; ②因其流动性较强,是中央银行重点调控对象。 |
M2 | M2=M1 单位定期存款 个人存款 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①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是研究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变量。 ②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的流动性较弱,属于准货币。 |
考点三、社会融资规模
1.含义 |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度或每年)实体经济(即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 |
2.统计指标的主要构成 | (1)金融机构表内业务 ①人民币贷款;②外币贷款。 (2)金融机构表外业务 ①委托贷款;②信托贷款;③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
2.统计指标的主要构成 | (3)实体经济的直接融资 ①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②企业债券融资。 (4)其他方式 ①保险公司赔偿。②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 (5)政府部门在债券市场的融资: ①国债;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③地方政府一般债券。 |
考点四、货币供给机制
(一)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1.中央银行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
2.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并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二)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并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1.商业银行尽管不具备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但是具备在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并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2.商业银行不能无限制地创造派生存款。
3.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并创造派生存款能力的制约因素:
(1)受到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
商业银行所吸收的存款并不能全数用于发放贷款或投资于有价证券。
(2)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
一旦商业银行的存款转化为现金,流出银行体系。
(3)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的限制。
各类法人单位及居民个人缴纳税款、购买政府债券,都会使其在商业银行的一部分存款转化为财政存款。
4.货币供应量的公式
(1)基础货币(一般用B表示)
①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是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并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故被称为基础货币。
②包括:
a.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
b.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2)基础货币扩张倍数的取决因素
①商业银行在其所吸收的全部存款中需存入中央银行部分所占比重,即存款准备金率。
②需转化为现金及财政存款等所占比重的货币结构比率。
(3)货币乘数
①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被称为货币乘数,等于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结构比率之和的倒数,一般用K表示。
②表达式:货币供应量M=B•K
考点五、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
1.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含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商业银行等将其吸收的存款和发行的票据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最低比率。
(2)用途:法定存款准备金主要用于应付商业银行等面临的挤提,通常以不兑现货币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
(3)效用:
①体现为它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
②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降低了货币乘数;最终起到收缩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效果。
(4)缺陷
①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变动其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从反方向抵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
②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往往被当作一剂“猛药”。
③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业银行的辗转存贷逐级递推而实现,见效较慢、时滞较长。
(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往往是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自动稳定机制,而不将其作为适时调整的经常性政策工具来使用。
2. 再贴现
(1)含义:是指中央银行向持有商业票据等支付工具的商业银行进行贴现的行为。
(2)基本内容
①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需要调整再贴现率,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
②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上升,基础货币得到收缩。
(3)优点: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比较,再贴现工具的弹性相对较大,作用力度相对要缓和一些。
(4)缺点:主动权操纵在商业银行手中,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政策是否能够获得预期效果,还取决于商业银行是否采取主动配合态度。
3.公开市场操作
(1)含义: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国债、发行票据的活动。
(2)对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的证券交易活动,其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3)目的:调控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
(4)优点: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相比较,公开市场操作政策更具有弹性和优越性:
①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②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③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
④中央银行有可能用其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5)局限性
①金融市场不仅必须具有全国性,而且要具有相当的独立性。
②必须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配合。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消费者信用控制
①含义: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②主要内容:规定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的首付最低金额、还款最长期限、适用的耐用消费品种类等。
(2)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就金融机构对客户购买房地产等方面放款的限制措施,抑制房地产及其他不动产的交易投机。
(三)直接信用控制
1.含义: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2.手段:
(1)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2)其中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如1986年以前美国的“Q”条例。
(四)间接信用指导
1.含义:间接信用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2.道义劝告
(1)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或指示。
(2)与各金融机构负责人面谈,劝告其遵守政府政策并自动采取贯彻政策的相应措施。
3.窗口指导
(1)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商业银行提出的贷款增减建议。
(2)窗口指导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影响力往往较大。
(六)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1.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1)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引入了一套新的政策干预措施,即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①超低政策利率;
②大规模再融资操作;
③资产购买计划;
④前瞻性指引等。
(2)现代货币理论
①主张由财政部门代替中央银行承担实现充分就业和避免通货膨胀的职能,政府在通货膨胀可控的条件下可以一直发行货币来刺激经济。
②现代货币理论是非常规货币政策在理论界的最新发展。
考点六、商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
1.信用中介 | (1)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挥着化货币为资本的作用。 (2)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 |
2.支付中介 | (1)接受企业的委托,为其办理与货币运动有关的技术性业务,如汇兑、非现金结算等。 (2)使商业银行成为企业的总会计、总出纳。 |
3.信用创造 | 银行可以超出自有资本与所吸收资本的总额而扩张信用。 |
(二)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三)负债业务
1.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
2.商业银行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和吸收的外来资金两部分。
(1)自有资金(也称为权益资本)包括:
①成立时发行股票筹集的股本;
②公积金;
③未分配利润。
(2)外来资金(以吸收存款为主):
①吸收存款;
②向中央银行借款;
③从同业拆借市场拆借;
④发行金融债券;
⑤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
3.吸收存款
(1)是银行组织资金来源的主要业务。
(2)常用的分类:
①活期存款;
②定期存款;
③储蓄存款;
④存款业务创新(如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等。
4.借款业务:
(1)再贴现或向中央银行借款;
(2)同业拆借;
(3)发行金融债券;
(4)国际货币市场借款;
(5)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
(四)资产业务
1.票据贴现
(1)银行应客户要求,买进未到付款日期的票据。
(2)办理贴现业务时,银行向客户收取一定的利息,称为贴现利息或折扣。
(3)贴现业务形式上是票据的买卖,实际上是信用业务,即银行通过贴现间接贷款给票据持有人。
2.贷款业务——在银行资产中的比重一般排在首位。
3.投资业务,是银行以其资金作为投资而持有各种有价证券的业务活动。
(五)中间业务
1.中间业务的含义
(1)是指商业银行不使用自己的资金而为客户办理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2)是商业银行作为“支付中介”而提供的金融服务,也称为无风险业务。
2.具体类型
(1)结算业务 | 银行提供的结算业务主要是指转账结算。 |
(2)信托业务 | 包括资金信托和财产信托。 |
(3)租赁业务 | 包括融资性租赁和经营性租赁。 |
(4)代理业务 | 例如,商业银行受财政部门的委托,代理发行和兑付国债。 |
(5)咨询业务 | 银行为客户进行经济预测、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企业财务状况分析等服务。 |
考点七、金融市场的结构
按照市场上交易的金融工具的期限长短划分
1.货币市场 | (1)以期限在1年及1年以内的金融资产为交易标的物的短期金融市场。 (2)子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短期债券市场等。 |
2.资本市场 | (1)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资产交易市场。 (2)通常指的是: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投资基金市场等。 |
【提示】外汇市场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功能特殊,不能简单地归入货币市场或资本市场。 |
考点八、1988巴尔协议具体内容
1.资本组成 | (1)核心资本 ①又称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股本(普通股)和公开储备。 ②这部分资本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0%。 (2)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和呆账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券。 |
2.风险资产权重 | (1)风险资产权重就是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表外业务的相对风险大小,赋予他们不同的权重,即0%、10%、20%、50%和100%。 (2)权重越大,表明该资产的风险越大。 |
3.资本标准 | (1)到1992年底,所有签约国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即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 (2)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不得低于4%。 |
4.过渡期安排 | 1987年底到1992年底为实施过渡期。 |
考点九、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一)最低资本要求
1.最重要支柱 | 巴塞尔委员会继承了过去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想,将资本金要求视为最重要的支柱。 |
2.新协议的重大变化 | (1)对风险范畴的进一步拓展。 ①当前,信用风险仍然是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②但是委员会也注意到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影响和破坏力。 (2)计量方法的改进。 (3)鼓励使用内部模型(如基于内部信用评级的资本计算方法)。 (4)资本约束范围的扩大。新协议对诸如组织形式、交易工具等的变动提出了相应的资本约束对策。 |
(二)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监管当局的三大职责:
1.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
2.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系统;
3.加快制度化进程。
(三)市场约束
1.新协议强调以市场力量来约束银行。
(1)富有成效的市场奖惩机制可以迫使银行有效而合理地分配资金,从而可以促使银行保持充足的资本水平。
(2)为了确保市场约束的有效实施,必须要求银行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2.新协议规定,银行在一年内至少披露一次财务状况、重大业务活动以及风险管理状况。
考点十、巴塞尔协议Ⅲ的初步框架
(一)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
1.主导地位 | 资本监管在巴塞尔委员会监管框架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也是本轮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 |
2.监管标准 | 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 (1)普通股充足率为4.5%; (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6%; (3)总资本充足率为8%。 |
3.两个超额资本要求 | (1)留存超额资本 ①用于吸收严重经济和金融衰退给银行体系带来的损失。 ②由普通股构成,最低要求为2.5%。 (2)反周期超额资本 ①要求银行在信贷高速扩张时期积累充足的经济资源。 ②最低要求为0%-2.5%。 |
(二)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
1.自2011年初按照3%的标准(一级资本/总资产)开始监控杠杆率的变化;
2.2013年初开始进入过渡期;
3.2018年正式纳入第一支柱框架。
(三)建立流动性风险量化监管标准
1.流动性覆盖率 | (1)用于度量短期压力情境下单个银行流动性状况。 (2)目的是提高银行短期应对流动性中断的弹性。 |
2.净稳定融资比率 | (1)用于度量中长期内银行解决资金错配的能力,它覆盖整个资产负债表。 (2)目的是激励银行尽量使用稳定的资金来源。 |
(四)确定新监管标准的实施过渡期:设立为期8年(2011-2018年)的过渡期安排。
【提示】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体现了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的监管新思维。
考点十一、巴塞尔协议Ⅲ的最终方案
(一)初步框架存在的问题
1.第一支柱 | 计量标准不统一、内部模型套利等导致资本充足水平降低。 |
2.第二支柱 | 监管难度加大导致监管有效性不足。 |
3.第三支柱 | 信息披露不透明导致市场约束力减弱。 |
(二)最终方案
1.巴塞尔委员会,最终在以“简单性、可比性和风险敏感度”平衡为目标的背景下,通过修订风险资产计量方法形成了最终方案。
2.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了最低杠杆率附加要求,以降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模型套利空间。
3.总体看,最终方案有效提高了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国际银行监管架构的权威性。
考点十二、国际主要金融组织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机构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
(1)宗旨 | ①促进国际货币领域的合作。 ②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 ③促进汇率的稳定,保持成员方之间有秩序的汇率安排。 |
(2)职责 | ①监督成员方及全球的经济、金融发展和政策,向成员方提供政策建议。 ②向有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方提供贷款,以支持其结构调整和改革政策。 ③向成员方政府和中央银行提供技术援助。 |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来源
(1)份额 | ①成员方缴纳的份额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的资金来源。 ②份额是指成员方认缴的资本金,包括加入时认缴的和增资份额。 ③最初份额的25%是以黄金或美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缴纳,现在改为以特别提款权或主要国际货币缴纳。 ④其余75%的份额以本币缴纳。 |
(2)借款 | 一般借款总安排和新借款安排。 |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种类不断演化
(1)备用安排 | ①又称普通贷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基本、设立最早的一种贷款。 ②为解决成员方暂时性国际收支困难而设立。 ③备用安排的最高额度为成员方份额的125%,拨付期为12-18个月。 |
(2)中期贷款 | 解决成员方结构性缺陷导致的严重国际收支问题。 |
(3)减贫与增长贷款 | 是低息贷款,用于帮助面临长期国际收支问题的最贫困成员方而设立的。 |
(4)其他贷款 | 补充储备贷款、应急信贷额度、紧急援助。 |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特点:
(1)贷款主要帮助其成员方解决国际收支问题;
(2)贷款是有政策条件的;
(二)世界银行集团
1.世界银行
(1)概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与国际开发协会常被合称为“世界银行”。
(2)宗旨
世界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开发机构,其法定宗旨是:
①对生产性投资提供便利,协调成员方的经济复兴以及生产和资源的开发。
②促进私人对外贷款和投资。
③鼓励国际投资,开发成员方的生产资源,促进国际贸易长期均衡发展,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3) 资金来源
①银行股份;
②借款;
③转让债权;
④业务净收益:世界银行历年来的业务净收益不分配给*,都留作准备金,作为银行的一个资金来源。
(4)贷款
①分类
a.项目贷款:是世界银行贷款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
b.非项目贷款;
c.部门贷款;
d.联合贷款;
e.第三窗口贷款。
②特点
a.期限较长,最长可达30年,宽限期5年。
b.贷款实行浮动利率,一般低于市场利率。
c.通常对其资助的项目只提供货物和服务所需要的外汇部分,约占项目总额的30%-40%,个别项目可达50%。
d.贷款程序严密,审批时间较长。
③由于贷款条件严格,贷款利率相对较高,世界银行的贷款被称为硬贷款。
2.世界银行集团的机构构成
(1)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 提供基于主权担保的债务融资。 |
(2)国际开发协会 | ①主要是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国家提供长期优惠贷款。 ②所发放的优惠利率贷款被称为软贷款。 |
(3)国际金融公司 | 提供不需要主权担保多种形式的融资,主要针对私人企业。 |
(4)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 主要通过向外国私人投资者提供包括征收风险、货币转移限制、违约风险、战争和内乱风险等在内的政治风险担保。 |
(5)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 | 主要通过调停或仲裁的方式协助解决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的投资争端。 |
(三)国际清算银行
1.宗旨 | 促进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为国际金融活动提供额外的便利,并在国际清算中充当受托人或代理人。 |
2.组织结构 | (1)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建立,其最高权力机构是*大会。 (2)*大会每年举行一次,与会者为各国中央银行的代表。 (3)董事会是国际清算银行的经营管理机构。 (4)由于其股票也在市场上交易,因此与国际清算银行有业务关系的其他国家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以及私人都可以成为该行股票的持有者。 |
3.职能与业务 | (1)为会员央行管理国际储备资产、开办多种银行业务。 (2)相当大一部分业务是将资金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活动,如购买高质量银行股票或政府短期债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