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维多利亚港。 李志华 摄
中新网记者:随着高铁香港段的重新开通,“一程多站”旅游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您认为未来香港旅发局可以在这一方面做哪些工作?香港旅游业如何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呢?
程鼎一:“一程多站”其实有两个层面意思,过往很多比较远程的海外游客,当他们来亚洲,香港几乎是一定会来的,我们也做过一些调查,大概有90%旅客从远方来到香港,他来到香港前后也会到其他地区去,会在亚洲其他地区或者内地。短途方面,短途游客在亚洲区到了香港也有差不多50%的客人除了到香港以外,他还会到访其他的城市。而现在我们的交通网络更方便,有高铁、港珠澳大桥,而且陆路口岸也多加了几个,“通关”程序变得非常方便,基本上就是“一地两检”,大家“通关”走一走过去就可以再走回来,整个大湾区24小时内基本上哪里都可以去。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觉得非常方便的是让旅客来了香港,除了香港以外,还可以到其他的大湾区城市,我们也跟很多最近来香港的朋友,还有商界、媒体,大家都谈到他们其实对大湾区都非常有兴趣,希望通过香港再去大湾区其他城市去旅游。
反过来说,我们也跟大湾区各个不同城市的领导谈到这个问题,大家都觉得我们可以做得更好,让行程更丰富。大家可以看到除了购物或者到景点以外,其实可以看一看我们的岭南文化,所以这一点对旅客提供的产品非常丰富。
中新网记者:我们看到消息称您此前也前往内地,与内地城市洽谈旅游合作。可否为我们透露下此行的结果,未来香港与内地城市有哪些旅游合作的规划和意向呢?
程鼎一:我们都觉得非常有信心,而且给我们的信息都很好的。我想我们一定要很老实地说,香港经过了好几年,有一些不太稳定愉快的情况,可是现在整个氛围是越来越稳定。我们要做好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我们“好客之都”的形象。因为毕竟还是有个别的旅客,尤其内地的旅客觉得香港很繁忙,我来这边玩,我希望能有好的体验。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也会加强在香港的一些宣传跟教育,让大家可以把这方面做得更好一点。
未来香港和内地城市有更进一步的合作。因为大家都对能够重新再来香港旅游是抱有期望,希望看一看久违的香港有什么好的景点,有什么好的体验。可是大家都看到了,当你重新开放旅游“通关”的时候,不只是香港,很多其他城市都有同样的情况,就是接待能力上不去,可能你到了一些地方,机场、航空公司的人员配备或者酒店的服务等配套够不够,内地旅客重回香港非常快,我们也不希望在接待方面做得不够好,让大家体验差了,或者是价格太高。所以从恢复的状态来讲,大家是愿意一步一步慢慢有序地恢复。
香港要做好的是在配套方面。另外,由于香港是个很有效率的城市,我们希望提醒大家,我们作为香港市民,不管是哪里来的旅客,我们要做到好客之都、好客之道。不管他是来得很快一天的两天的,都希望有个好的体验。
中新网记者:我们看到2023年第一季度已有不少国际盛事在香港举办,可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些盛事的举办情况?未来又有哪些盛事在香港举办?这些盛事将为香港旅游业带来哪些新机遇?
程鼎一:从我们今年年初全面“通关”开始,很多盛事都顺利在香港展开。本来我们以为还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海外旅客才会逐渐回来。可是我们看到3月份有几个大型活动,比如3月初我们有一个大型音乐会,三天我们就接待了8万多朋友进场,当中超过20%都是海外朋友,让我们非常兴奋。到了3月中,我们有一个巴塞尔艺术展,这个是全球都很关注的艺术展,在亚洲区是一级的艺术展,也是非常受欢迎。当然内地的朋友来参观的、还有买家也很多,我们了解到,在艺术展的第二天,所有展品都已经差不多卖完了,受欢迎程度很高。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已经成为香港一年一度的当代艺术盛会。李志华 摄
当然我们也看到,重回香港的旅客数量还是比起往年差一点,这是因为是航空运力的关系,随着运力逐步恢复,会有更多的海外旅客过来。
在3月底4月初的时候,国际七人榄球赛参加的人数非常多,往下我们还有很多活动,比如6月份的国际龙舟邀请赛。赛龙舟是起源于中国的运动,在国际上非常有名,全球不同地区都已经报名参加国际龙舟邀请赛,到时候在香港可以看到已经久违了很久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那么一直到下半年也有其他不同的活动在香港举行。
中新网记者:作为“亚洲盛事之都”,您认为,香港在承办国际盛事方面具有哪些先天和后天的优势呢?
程鼎一:对于任何一个主办者来讲,当然有商业上的考虑,希望办一个活动能够有回报。那么香港的好处是有很大的市场,不管是本地市场还有大湾区市场,很多旅客觉得好的活动,他也会愿意当天来回或者是来香港待一天来参加,那这样子就让我们在香港举行的不管是盛事或是音乐会,都有非常好的市场效益。
加上很多国际展览、盛事或者艺人,也希望来香港,因为他还有其他东南亚或者是周边地区的,他坐飞机过来香港参加一个活动是比较方便的。当然我们希望空运运力可以逐步恢复,这个也就是香港的一个特点,可以利用香港,就好像我们中央的政策完全切合我们的需要,把香港作为一个中外文化的交流枢纽。
程鼎一接受中国新闻网“港澳会客厅”采访。 陈永诺 摄
中新网记者:今年是自由行推行20周年,香港在推行自由行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香港旅游业在内地旅游市场的拓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又积累了哪些经验?
程鼎一:20年前的2003年,香港正遭遇“非典”疫情。“非典”之后,香港特区政府为了让经济好起来,就请中央开放多一点旅客来香港,所以就启动了“自由行”这一个特定的旅游模式到香港来。没想到20年后的今天,我们也是经过另外一个疫情之后,也正好是“自由行”的20周年。我们看到这20年来,整个旅游业在香港的发展非常快,因为有中央的支持,咱们从内地到香港的旅客是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等于说这20年间是增长了7倍,而同时间国际的其他的游客大概的增长只有2倍左右。
所以,香港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在这20年的发展,很大部分是因为我们内地的朋友来香港给的支持。那么我们觉得整个改变是很大的,我想最早的时候是一个比较从经济导向的,我们需要内地旅客过来香港购物,从消费来帮助香港,可是慢慢地我们看到香港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不只是一个消费旅游的地方,而且是有一种交流的作用,这个我觉得是很重要。
尤其我们通过香港的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东西,能够提供一个不同的平台,让内地旅客,还有其他不同的旅客在香港相遇,可以有一个更多的交流。这一方面我觉得我们的旅游业界也是尽了很大的努力。
除了旅游不只是一个休闲的旅游,它还有很大部分是商务的旅游。商务的旅游来香港可能就是参展开会来看香港的一些展览,大家去寻找商机。从这个角度来讲,也把香港机场的运力、基建、交通枢纽方面都能够大大地做起来,我想这个应该是最大的影响。
程鼎一接受中国新闻网“港澳会客厅”采访。 陈永诺 摄
中新网记者:随着越来越多旅客来港,如果请您为即将来港的游客推荐一个香港景点,您会推荐哪里呢?
程鼎一:在过去的一个月,我们做了很特别的一个项目,让香港市民来推荐一下给游客的美食,旅游的景点,还有一些旅游的特色,或者是大城里面的一些小的角落,他们会提供什么?其中一个对我来讲是非常有共鸣的,非常有同感的,就是到我们的菜市场去看一看。
这个菜市场不只是在露天的外面的就是买菜的菜市场,还有室内的,还有超级市场,为什么这样说?我自己到外面旅游的话,我也喜欢到超级市场、菜市场去看一看,究竟当地的市民的生活是一个怎么样的水平,他会购买什么样的食物,它的食材是怎么样,价格是怎么样?你会发现香港很有一个特色的地方,就是你到不同的菜市场,不同的超级市场去看,它都有不同的一些货品食材。
我们当然有很多是咱们从内地每天新鲜运过来的食材,可是也有很多从世界各地不同地方来的食材。那么所以就你跑到菜市场去看一看,而且看一看我们菜市场的朋友们商贩们怎么样做买卖。比如你进去一个杂货店,他专门是卖一些调味料的,你就发现除了咱们中国菜式的不同的料理,它可能有泰国、印尼、印度不同的香料都有,所以我每次觉得有朋友从海外来,我都会喜欢带他们到菜市场看一看,大家都会觉得特别有收获。(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