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客座讲师朱兆麟演讲的题目是《香港新田科技城的展望与挑战》。他提出,影响新田科技城等区域发展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项目碎片化、地区碎片化和管治碎片化。2021年香港特区政府发布《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提出建设新田科技城,目前已在收地、成立咨询委员会和筹备建设办公室等方面取得进展。上个月发展局发布新田科技城发展大纲,采用直接批地给科技界龙头企业,引起社会公众关注和热议。如何借鉴其他成功经验,像上海引进特斯拉从规划、生产到投入市场只用1年左右时间的模式,值得思考。去年5月立法会讨论了制定全盘工业蓝图,发展局也在创科用地规划创新了举措;过去也有不同关于科技的片区政策出现,但是大型或者说全球性的品牌并没有在香港诞生。新田科技城在创新引进新的东西时须考虑如何避免利益冲突的出现,建议香港特区政府建立选拔机制,咨询业界意见并及时公布企业落户计划,为新田建设一流科技城提供更多思路思考。
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演讲的题目是《香港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路径研究》。他认为,香港发展先进制造业具有战略和现实意义。从美国、德国、新加坡等的发展经验来看,先进制造是创新的土壤,是就业的支撑,是经济稳定增长和保持韧性的重要保障。尽管面临土地、企业、产业链、人才等方面的挑战,香港仍然具备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独特优势,比如基础研究、国际资源、金融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等。具体发展路径而言,香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产业选择,除了基于香港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也要基于国家未来发展战略需求进行布局。二是产业链位置选择,在0-1、1-10和10-100等环节开展近中远期谋划。三是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活跃风投创投市场。四是优化政府研发资助体系,加强对企业研发定向支持。五是导入内地资源,包括链主企业、产业人才等。
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演讲的题目是《香港金融中心如何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他认为,随着香港社会恢复稳定,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稳固,在2023年第33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位居全球第四,但香港也面临着内外部多重压力,外部压力包括机构外流、美国打压和新加坡竞争激烈等因素,内部压力包括金融规模指标如金融增加值被内地城市北京、上海赶超的挑战。然而香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优势仍不可替代,如简单税制、普通法系、资金进出自由等。当前,金融中心呈现出“两超多强”格局,亚洲之内还没有经济实力与纽约、伦敦相匹配的金融中心,因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提升能级,打造全球金融中心第三极。建议一是从国家层面明确把香港建设成为“中国的全球金融中心”;二是支持香港围绕“国家所需、香港所能”创新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三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允许大湾区内地金融机构利用与在岸账户隔离的特殊账户等机制安排,直接参与香港离岸金融业务。
深圳市政协委员、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法治教育督导委员会工作小组成员、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副秘书长黄善端律师演讲的题目是《内地与香港法律规则衔接实施路径》。他认为,跨境规则衔接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我国涉外法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内地与香港法律规则衔接具有独特地位和重要意义。在“一国两制”之下,内地的法律制度是具有高度大陆法系特征的制度,香港则是非常典型的普通法法律制度,从而形成典型的大陆法与普通法的反差,这种反差一方面导致了内地和香港之间的法律规则衔接工作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两地之间的法律规则衔接工作所取得的任何成果对香港的工作都是具有高度的参考和示范价值。他认为,两地法律规则衔接工作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包括:一是借鉴欧盟的经验,设立类似海牙会议的常态化、专业化的工作机构,建立专业性工作主体,由专职的专家开展专题性研究,解决各种法律规则不衔接的问题。二是培养具有内地和香港双边法律知识结构的人才,加强法律人才队伍建设,长远推动大湾区规则衔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