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智库主席陈锦云演讲的题目是《香港最新人才入境政策与高等教育融入湾区》,他首先介绍了香港高等教育、特区政府人才政策的最新发展。他分析认为,香港高校大学的QS排名比较稳定,国际组织对香港高校最为认可的是国际化程度,包括师资国际化和论文的国际化等,但科研成果对社会的影响力还有所欠缺。香港推出的人才政策,对吸引人才产生较好的效果。如“高才通”计划,香港政府公布数据,到4月30日为止,有23000人申请,已经批出17000人,其中有10000人获批进入香港。“优才计划”2022年申请量只有2800个,到2023年一季度已达到2000人。以上申请中主要来自内地。他建议:一是支持内地跨国大型科技企业在香港布局,留住本地科研人才;二是探索人才共享;三是支持香港高校在河套地区布局,吸引全球科创人才等。
香港岭南大学政策研究院助理教授石琤演讲的题目是《香港长者跨境养老的困境与出路》。她认为,目前香港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本地安老服务严重不足。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在地理、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联系紧密,在内地政府及香港特区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大湾区跨境养老是破解僵局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跨境养老仍面临香港医疗和养老福利不可携、医疗服务规则衔接不足、缺乏获得可靠信息的途径等问题,未来解决跨境养老的途径有四个方面,一是协助有意向在大湾区养老的香港居民尽早在内地确立社会保障及医疗服务权利,令其在大湾区跨境养老时仍能享受相关的公共福利。二是探索协助跨境养老人士建立新的社会网络及帮助他们融入当地社区的途径。三是搭建一站式共享信息平台,为大湾区养老安排及规划提供信息。四是研究在大湾区为香港长者建设养老村的可行性。
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主任黄晓琳在自由讨论环节中提出,香港未来要高质量发展,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首先要在思想上破局。香港和内地,在思维习惯、关注重点、合作优先次序,都不尽一致。需要参与双方在合作酝酿阶段就深度交流、思路互碰、共寻方案,寻找最大公约数;其次,香港应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完善管治架构,构建自身激励机制,夯实自身基础,支撑自身方方面面的发展,更好推进与内地合作。
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职委员刘忠朴作会议总结发言。他认为,深圳过去的研究重点是如何推动深港协同合作,《新时代下的香港发展》将香港自身的发展作为一个特定主题是一大亮点。聚焦香港发展,从路径看更要聚焦香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北部都会区300平方公里的背景下,香港科技城11平方公里,其中河套不足1平方公里。如何在1平方公里内进一步推动开放,可能是香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他建议深港联手建设“河套科创自由港”。围绕深港双方在政策、问题、障碍、堵点,点对点解决,推动深港科技创新要素的便捷流动、跨境流动到自由流动。如技术推动实现科研人员、企业人员“无感过关”,科研设备边界通关,科研资金便捷流动等。他认为,河套科创自由港应突出目标导向,基于实现目标的需要进行制度和政策设计;应突出系统思维,统筹规划,着力营造创新生态体系。通过河套科创自由港建设,为香港新田科技城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力推动香港创新科技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