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进出口货物的范围,一般贸易货物是一般进出口货物吗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1-08 02:53:04

一般进出口货物的范围,一般贸易货物是一般进出口货物吗(5)

一般进出口货物的范围,一般贸易货物是一般进出口货物吗(6)

一般进出口货物的范围,一般贸易货物是一般进出口货物吗(7)

吕大良表示,总的看,在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的大环境下,我国外贸顶住压力,稳规模、优结构持续推进,积极因素不断积蓄。相信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稳外贸各项务实举措效用持续发挥,进出口运行态势将更加稳健、质量效益将进一步提升,促稳提质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以下为答记者问实录)

凤凰卫视记者:

积极扩大进口,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请问您对中国当前进口形势如何评价?

吕大良:

谢谢您的提问,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承载了接近全球1/5人口,也创造了全球近三成制造业的增加值,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长期以来,我国坚持实施扩大进口战略,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口仍然保持了良好势头,在规模数量、品类结构等方面,呈现了不少的亮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进口规模逐季走高,自主要来源地进口趋势向好。一、二、三季度,我国分别进口4.23万亿、4.39万亿、4.58万亿元,规模是逐季扩大的。其中,我国自拉美、东盟、欧盟进口均已连续两个季度环比增长,三季度环比增速分别为8.5%、6.3%和2.6%。

二是进口数量稳步增加,保供稳链作用持续发挥。我国进口数量已经连续8个月同比增加,前三季度累计增加2.6%。尤其是满足国内生产需要的资源能源产品、关键零部件等进口数量稳步扩大,比如原油、天然气、金属矿砂等进口数量分别增加14.6%、8.2%、7.8%;电脑的中央处理部件、航空器零部件等进口数量也分别增加42.9%、15.9%。

三是进口准入开放多元,更好满足民生消费需要。截至目前,我国已经与17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海关检验检疫合作关系,签署农产品食品准入类国际合作文件近400份。前三季度,我国农产品进口增长了8.6%,其中,干鲜瓜果及坚果、酒类及饮料分别增长22.8%和21%。同时,随着国内民众消费需求稳步扩大,部分个性类、升级类的消费品进口增长。前三季度,我国进口首饰、钟表、医疗保健品、鞋靴箱包分别增长74.3%、18.9%、18.5%和9.2%。

红星新闻记者:

我们关注到,世贸组织10月最新发布的贸易预测中,调低了2023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请问您对当前中国外贸形势怎么看?对全年增速如何预判?谢谢。

吕大良: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外需走弱、价格下跌,叠加去年高基数影响,我国外贸增长面临不少压力。但随着国内各项政策的精准发力、走深走实,企业主动求新求进、应变克难,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平稳运行,同比增速基本持平,并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

具体来看,首先是“稳”,这是基本面。一是规模稳,二、三季度,进出口均在10万亿元以上,保持了历史较高水平;二是主体稳,前三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增至59.7万家,其中2020年以来持续活跃的企业进出口值占整体的近8成;三是份额稳,根据我们初步测算,前7个月,我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稳”是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外贸抗压抗逆能力的集中体现。

在稳的同时,当前外贸运行还呈现出“好”的积极变化:一是整体趋势好。进出口规模逐季扩大、月度走势向好;特别是9月份,在环比少三个、同比少一个工作日的情况下,规模创下年内的月度新高,如果剔除工作日差异影响,9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长0.9%。二是民企活力好。前三季度,民营企业月度进出口增速均高于整体,民营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至22.7%,汽车、工程机械、电子消费品等领域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三是市场潜力好。前三季度,我国对中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33.7%、6.7%和5.1%,均高于我国外贸整体增速;近期,我国对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进出口也明显改善。四是平台发展好。前三季度,我国21个自贸试验区进出口5.65万亿元,增长4.6%,占我国外贸整体比重进一步提升到18.3%;海南自贸港进出口增长20.3%。

关于下一步外贸走势。我们也注意到,近期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均对全球贸易碎片化表示了担忧,世贸组织将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速从此前预测的1.7%下调到0.8%,说明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我国外贸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恢复向好的积极因素仍在不断积聚,随着我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持续推进,“稳”的基础更加扎实,“好”的变化将更加突出,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实现全年外贸促稳提质目标、持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谢谢。

彭博社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中国对于马来西亚、美国、泰国、新加坡等国的宣称的出口数据其实比这些国家宣称从中国进口的数据要大,这其实是不可能的,您能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吗?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在此次发布会上没有公布以美元为单位的数据?以前中国的贸易大多数都是用美元来作为结算单位的,而此次一直公布的都是人民币的数据。我们可能在会后要等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得到数据,我们能不能在此次发布会上得到以美元为单位结算的数据?谢谢。

吕大良:

关于您提到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理解是涉及到双边贸易的统计数据差异问题。这个问题,此前我已经回应过。中国海关的统计和贸易伙伴的统计,理论上讲是互为镜像的,但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比如说由于第三地的转口等因素导致不完全一致。对于有的国家,我们有贸易数据统计的比对合作,对有的国家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合作。但是我们所有的数据都是在网上公开发布的,对于双边贸易统计感兴趣的各方都可以进行自己的分析。

关于第二个问题,进出口数据的计价货币问题,2014年开始,我们全面采用了本币计价,就是以人民币来公布我国的进出口数据。但同时为了保持连续性,我们在网上发布,就是您刚才提到以美元计价的数据。这两个数据发布的时间是同时的,一个是在现场和网上发布,一个是在网上发布。大家可以根据需要,访问网站查看美元的数据。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海关总署在推出优化营商环境16条措施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另外,还想请问近期海关总署将推出哪些措施进一步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谢谢。

吕大良: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海关总署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着力落实一揽子促稳提质措施。在海关职责范围内,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措施,今年6月份,我们推出了海关优化营商环境的16条,各直属海关相应出台细化配套举措,形成了稳外贸政策措施的组合拳。我们狠抓各项措施落实落细,建立了落实情况跟踪反馈机制,深入企业送政策、听意见、解难题,强化政策协同效应,助力外贸稳定发展。从我们跟踪情况看,16条措施都在陆续落地见效。总的看,惠及企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跨境物流更加便利。“船边直提”“抵港直装”“联动接卸”等便利化措施试点范围不断扩大,高新技术设备监管查验流程不断优化,大宗资源商品检验放行效率不断加快,有力保障了进出口货物的快进快出。比如说,上海洋山港和长三角相关港口之间的“联动接卸”监管模式,带动了上海—太仓港等长江内支线的持续加密,每标箱节省出口物流成本30%。

第二,减负增效更加明显。16条中,针对企业降成本、增便利措施不少,比如便利企业办理出口退税,加大“专精特新”企业信用培育力度,推动AEO企业在境内外享受通关便利,进一步扩大主动披露政策适用范围,为企业提供容错、纠错守法便利通道。今年以来,仅适用主动披露政策,就为企业依法减免交纳税款滞纳金过亿元。同时,我们也改进了海关“12360热线”服务,用好“关长接待日”“关长送政策上门”等机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广大进出口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第三方面,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充足。大力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进一步扩大了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商品和跨境电商网购保税零售进口商品跨关区退货试验范围,持续解决企业跨境电商“退货难”问题。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综合改革,出台了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23条,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开放高地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密切跟踪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深入了解企业、地方政府的期盼和诉求,围绕稳定扩大出口、开拓多元化市场、助企纾困等重点方向,加强稳外贸政策措施储备,适时推出新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助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目前国际市场需求较为疲弱,对我国出口是否有影响?对四季度的外贸走势,发言人有怎样的预期?谢谢。

吕大良:

谢谢您的提问。大家都知道,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发展面临多重压力,尤其是外部需求持续低迷对我国出口形成了直接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有效地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同时,广大企业也在积极应对国际需求变化,抓订单、优结构、拓市场,不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在面临比较大的困难和挑战面前,我国外贸出口保持了较强韧性。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出口实现了0.6%的增长,特别是近两个月,出口呈现出更多积极变化,8、9月出口规模连续扩大,环比分别增长1.2%和5.5%,趋稳回升态势明显。具体来看:

一是出口数量由减转增,回升势头更加巩固。价格、数量是影响价值的两个表观因素,今年部分月度出口值下降,主要是受到出口价格下跌拖累。从量来看,8月出口数量已由前期的同比减少转为增加5.9%,9月进一步提升至7.9%。

二是传统优势产品企稳,绿色动能持续发力。近两个月,我国消费电子产业链上的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企稳向好,集成电路出口在8月份由负转正,9月同比增速提升到2.8%;手机、电脑9月出口环比分别增长124.9%和8.3%,同比降幅较8月份分别收窄14.3和13.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值连续14个季度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三是从市场看,主要传统市场明显改善,新兴市场增长提速。9月,我国对日本、欧盟、韩国、美国的出口同比降幅分别较8月份收窄14.1、8.7、8.1和0.5个百分点,对中东、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出口同比增速进一步加快。

至于四季度的出口走势,我们认为,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仍然是出口面临的最大挑战,但我国出口综合竞争优势仍然稳固。中国海关贸易景气统计调查结果显示,9月反映出口订单保持稳定或增加的企业比重较8月份提升0.8个百分点,对未来出口表示乐观的企业比重提升1.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政策给力、企业努力、各方合力,四季度出口趋稳向好势头有望继续巩固。谢谢。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

在绿色低碳产品出口方面,刚才吕司长也提到“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近年来一直保持持续增长。能否介绍一下今年前三季度“新三样”出口情况?海关在促进绿色低碳产品出口方面有哪些举措?谢谢。

吕大良:

谢谢您的提问。当前,全球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我国打造绿色低碳新增长点的成效凸显,带动了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我国“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7989.9亿元,同比增长41.7%,占我国出口比重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达到4.5%。

海关持续推进监管服务模式创新,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关注“新三样”等新兴行业诉求,激发企业经营活力和出口动力,助力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推动“新三样”产品增长新动能持续释放,更好促进全球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谢谢。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