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8. 孟庆田《<红楼梦>贾府大观园建筑平面图》(裁剪荣国府部分)
9、黄云皓的《贾府建大观园前总平面图》
2006年,黄云皓著的《图解红楼梦建筑意象》一书中,《贾府建大观园前总平面图》一图[10],是目前发现的绘制最为工整、标记最为详细的贾府平面图(图9)。黄图还考虑到了各部分的比例因素。黄图值得关注的是:其一,借鉴了葛真图,将凤姐院、粉油影壁墙置于荣府正院的中轴线上。其二,新创,该图将“南北宽夹道”理解为东西走向、南北较宽的夹道。其三,新创,将“宝玉婚房”位置标在王夫人处所西侧、荣禧堂的北侧地带。其四,新创,将“东边所有下人一带裙房”置于东大院东侧临“私巷”的北端。其五,新创,将贾赦院置于王夫人院的南侧。其六,新创,将“东大院”置于荣国府的北侧。其七,新创,将梨香院置于大观园的东北部,即将大观园插在梨香院与王夫人处所之间那个“相隔两层房舍”的地带。其八,新创,标出了薛宅的位置,并置于梨香院同一经度上的荣国府东北角大观园之南的位置,将薛宅与梨香院视作大观园的一南一北,遥遥相对的一对建筑物。其九,标出了水井的位置,并将水井与马棚置于王夫人院南端的临街处。
图9.黄云皓《贾府建大观园前总平面图》(裁剪荣国府部分)
10、李艳芳的《荣国府平面布局图》
2015年,河北工程大学李艳芳的硕士论文中,有手绘《荣国府平面布局图》一张(见图10)[11]。李图在整体上承袭的是黄云皓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其一,其在认同黄云皓将“南北宽夹道”理解为东西走向、南北较宽的夹道之基础上,采纳了胡图的思路,将凤姐院的位置微微西移。其二,将“三春”临时居住的抱厦,明确在王夫人三间小正房之后。另外,将南院马棚置于了贾赦院内。
图10. 李艳芳《荣国府平面布局图》
11、徐建平的《贾府建大观园前平面示意图》
2018年,徐建平在《红楼梦研究》上发表的《贾府建筑布局探论》一文中,所绘制的《贾府建大观园前平面示意图》[12],是时间上最新近的《红楼梦》建筑平面图(见图11)。徐图其一,接纳了黄图将“东大院”置于荣国府北侧的观点。其二,接纳了黄图将贾赦院置于王夫人院之南的观点。其三,承袭了周图将凤姐院置于贾母后院跨贾母院与荣国府正院位置的观点。其四,承袭了周图,将“南北宽夹道”视作南北走向、东西宽的夹道。其五,承袭了胡图,将倒厅(抱厦)依托于荣禧堂的西耳房。其六,沿袭了孟图,在荣国府中路标出的暖阁。其七,承袭了葛图,将李纨房置于荣禧堂之后。其八,承袭了宋图,在荣国府正院东侧的东跨院的中间,绘制出一条南北向的通道。其九,新创,将梦坡斋、东小院、账房置于该通道上,前二者置于该通道的西侧,后者置于东侧。
图.11徐建平《贾府建大观园前平面示意图》
除上述11位的研究者涉及荣国府院宇布局图外,于培良2015年于自己的博客上发布《红楼梦宁荣二府建筑布局图》[13]。该图绘工极为讲究。但从于先生处得来消息,为精益求精,于先生计划重新调整绘制。因而,不便引用。另外,戴志昂、杨乃济、徐恭时、曾保泉、张良皋等也绘制过《红楼梦》的布局图,但多倾笔于大观园领域,本文不作探讨。
二、荣国府院宇图绘制的原则和既有研究成果的分析
综上,人们在荣国府院宇的认识上,存在着诸多分歧。造成分歧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三:一是研究者由于个人对文本理解的不同,而产生了认识上的分歧。二是因传抄者和编辑整理者造成的文本冲突。书中明言,曹雪芹“增删五次”“批阅十载”,脂批云:“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意为作者是在不断调整、修改之中,并形成了不同时期的修订版本。在长达十年的调整过程中,人们多认为,传抄者是在作者修改几回或十几回之后,而非一次性地将全部书稿拿去转录的。而且,大多数传抄者也不都是在作者原稿的基础上转录的,而存在着再转录的情况。几番转录之后,则会存在着此一抄手从彼一抄手或几个抄手那里分批得来不同时期的版本,导致将不同时期的版本之文稿抄成一个系统之可能,从而造成了建筑物表述上的混乱。三是也不排除作者本身在建筑物原型或原型群转化为艺术化的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在某些枝节问题上,作者自身也存在着头脑中的混乱或疏忽;也或还存在着在每一次调整之后,并非都能将全书各处完全统一起来之可能,从而导致文本自身根源上的混乱。
本文针对主要建筑物存在的分歧,予以分析,吸纳诸家研究成果中的合理元素,重新绘制荣国府院宇图,以期与作意的距离更近一步。笔者认为,绘制《红楼梦》建筑布局图所应遵循的首要原则,是“尊重文本”(本文所参照的文本有:《甲戌本》《庚辰本》《己卯本》《程甲本》《程乙本》《甲辰本》《蒙王府本》《戚序本》《列藏本》《舒序本》《杨本》《卞本》及目前市售的其他《红楼梦》版本)。而对于文本中并不十分明确和文本自身存在冲突的院宇布局,在无法实现“尊重文本”之情况下,还考虑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结合中国传统的哲学进行思考。宁荣二府的宅院布局,因循的是儒家思想:坐北朝南、横平竖直、左右对称、次第分明、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大观园则体现的应是道家思想:依山傍水、曲径通幽、逢高走高、逢低走低、小桥溪流、丛绿吐翠、天人交胜、浑然天成、舒适幽静。宁荣二府宅院的建筑透露着规矩,一种立足于世、成就事业所必须遵从的规范;而后花园则体现的是人的另一面,如同“八小时之外”人们追求休闲、自由、轻松等人性使然的一面。
二是依据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习惯进行合理的推测。书中对建筑物的坐落位置的描写,有的是比较清晰的;而有的出于节省笔墨而不致有繁赘之感,作者则往往只写一个局部或侧面,而由读者依据传统文化和常识来举一反三,推测出其他。如,第3回黛玉进贾府,经过宁国府时写到:“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而在荣国府之前只写:“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当理解为荣国府也是有“两个大石狮子”,门口“十来个”奴仆,同样“正门不开”,同样“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再如,写荣禧堂有“东廊”,虽然没提西廊,当理解为也有西廊。
其三,对于书中存在文本冲突的建筑物,当进行开放式的探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不同的可能,以待进一步探究。
另外,还有一些次要位置,书中虽未明确其方位,但绘图又不宜省却,如道路等可凭借综合因素和综合判断来绘制。但违背文本、违背文化依据和常识,违背作者写作风格和习惯,则是本文所力戒的。
1、大观园的位置与形状
在既有的研究中,对大观园的位置与形状的理解,大致有三大类。一是苕图(图1)将大观园视作南北向的矩形并置于宁荣二府之间。另一是戴图(图3)将大观园视作“刀把形”,“刀把”的部分置于宁荣二府之间,“刀身”的部分置于“刀把”的北端并转向西,位于贾赦宅之后。再一是其余诸图,将大观园完全置于荣国府之北。而书中涉及到这一部分的文字,有如下几处。
第3回黛玉拜见大舅贾赦时,对贾赦院的描写是:“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有。”此表明贾赦院内有花园,花园中不乏“树木山石”。黛玉是途中看到的,所见山石树木不应是贾赦宅之后,也不会是贾赦宅的西部,而应是贾赦宅东侧一带的花园之一角。因为,黛玉是行进在“黑油大门”至贾赦正房的路上,且贾赦宅与贾政院之间是以墙相隔。
第16回对大观园方位和形状的描写是:“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尽已拆去。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小巷界断不通,然这小巷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连属。……其山石树木虽不敷用,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如此两处又甚近,凑来一处,省得许多财力。纵亦不敷,所添亦有限。”之中“一小巷界断”,乃指宁荣二宅之间的“私巷”。之中“东边一带”,是贾蓉站在贾琏住所,所指应为贾赦宅院东边、“私巷”西边的花园。书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当指贾赦宅院东边、“私巷”西边,与贾赦东边花园同一经度上的“下人房”。之中“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则是把“私巷”东侧宁国府会芳园的一部分,也纳入了大观园。之中所提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指的应是包括了贾赦住宅、贾赦住宅东边和北边转向西的花园在内的包含着“宅”和“园”的老宅。即,荣国府旧园与宁国府一样,是“宅”被“园”两面包围的宅院,只不过宁国府的园子在宅子的北侧和西侧,而荣国府老宅的园子则在住宅的北侧和东侧而已。也即,荣府旧园是一个刀把形的结构:贾赦住宅和住宅东侧的花园,是刀把;贾赦住宅北面并转向西的花园,是刀身。之中“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其“转至北边”,指的是两府之间的私巷所形成的南北形的结构,至北端之时,向西转向了荣国府宅院的北面。
由此看来,所形成的大观园,当包括着“私巷”两侧地带(贾赦宅东侧的花园及荣府“所有下人一带群房”、会芳园西侧一部),并将荣国府北侧的花园也即荣国府“旧园”中的全部园子均囊括在内的园子。其形状,仍呈“刀把形”。如此,除戴图外,其他非“刀把形”的南北走向或东西走向的诸图,均不合文本要求。联系苕图和脂批,这“转至北边”当是作者的后期意图。
大观园与荣国府的关系是,大观园是荣国府内的后花园,它与荣国府宅院是通过几个门发生关联的。包括位于大观园东西向中间的“正门”,其经度应在荣府中路偏东,即贾政院与贾赦院之间的位置,与元妃更衣处的“体仁沐德”的经度大致相同。包括“腰门”,即第59回提到得:“日落时,……园中前后东西角门亦皆关锁,只留王夫人大房之后常系他姊妹出入之门。”这是一个通往王夫人大房之后最近的角门。包括“聚锦门”,即第54回提到的宝玉在园中山石后小解后,出园门来至贾母的“花厅后廊上”;第71回,写鸳鸯准备小解遇司棋、潘又安,出入大观园的门;第56回,为史湘云瞧病迎接大夫,回事的人道:“有吴大娘和单大娘他两个在西南角上聚锦门等着呢。”这道门。是距离贾母院更近的西南角门。第17回脂砚斋曾有批语:“后文所以云进贾母卧房后之角门,是诸钗日相来往之境也。后文又云,诸钗所居之处,只在西北一带,最近贾母卧室之后”。包括“东南角门”,即宝钗经常出入的那道门。如此,大观园有通向贾母处最方便的角门(聚锦门)和通向王夫人处最方便的角门(腰门)。而戴图虽为“刀把形”,但将大观园的西界墙止于贾赦宅院的西界墙,便无法满足通往贾母和王夫人之角门的条件,即也不合文本要求。
2、东大院、东小院、荣庆堂、暖阁、宝玉婚房的位置
(1)东大院。书中东面的院落,有“东大院”与“东小院”之分。“东大院”系指贾赦所住的荣府旧园,此一点,除黄图(图9)、徐图(图11)将“东大院”置于荣府的北部,似更适称作“北大院”外,向无争议。但在既有的研究中,在东大院的位置、形状、大小问题上,仍存在着分歧。主要有如下四种观点。
其一,如苕图(图1)将贾赦院置于宁国府西南角,一个矩形状的小小院落,与“大”字不符。其二,如周图(图2)将贾赦院作为与贾母院在方位与大小上呈对称关系的院落,也与“大”字不符。其三,如葛图(图4)将贾赦院作为与贾母院非对称关系的、北部与大观园相连接的“大”院落。其四,如黄图(图9)将贾赦院置于王夫人处所的南边。
书中明确,贾赦院乃“荣府旧园”。前文述及,贾赦院又称“东大院”。其“大”字,应既相对于“东小院”的“小”字,也应相对于荣国府西路的贾母院。因贾母院只称“西院”,向不称作“西大院”。由此便知“东大院”要比贾母院更大。与贾母院相比,它的突出特征在于,其为“荣府旧园”。换句话说,东大院之“大”,在于它的东部还有“一带”花园;还在于它的北部还有更大的转向贾政院之北的花园。前文已述,它是既有宅院也有花园的完整老宅。其北部的花园,也并非止于贾赦宅院的西界墙,而是延至荣国府正院之后乃至贾母院之后的一个大院落。其院落之大,“东”和“北”可作为贾赦院的代称。“东大院”以及第75回尤氏指代邢夫人处为“北院”[14],则应是将“东”和“北”视作贾赦院代称的反映。
由此,将贾赦院置于王夫人东小院南侧、其北端未与大观园相衔接的理解,不具合理性而予以排除。
(2)东小院。既有的研究中,对东小院的位置和功能的理解,主要有如下三种的观点。一是如周图(图2)将东小院视作荣国府正院东边不呈对称关系的院落。二是如葛图(图4)将之视作荣国府正院东西两侧呈对称关系的东侧那个跨院。再一是如黄图(图9)将东小院作为独立于王夫人院的院落。
前文已述,荣国府中凡表述东部院落者,不是指“东大院”就是指“东小院”。书中对东小院的表述,第7回有:“周瑞家的送了刘姥姥去后,便上来回王夫人话。谁知王夫人不在上房,问丫鬟们时,方知往薛姨妈那边闲话去了。周瑞家的听说,便转出东角门至东院,往梨香院来。”其中的“东院”,应指东小院,或说是王夫人上房东面东廊上王夫人常住之处,而非指绕道至贾赦处的东大院。第30回金钏向宝玉道:“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东小院”乃是以王夫人为主的贾政妻妾之院。而孟图(图8)将赵、周姨娘置于西小院,则与文本冲突,应当排除。虽然书中只提到“东廊”未及“西廊”,但在结构上依据儒家文化和作者的写作风格,应当有一个与“东廊”和“东小院”呈对称结构的西廊和西部的小跨院。这在绘图中,是应考虑进去的。但是,孟图明显与文本冲突,此主张难以采用。
(3)荣庆堂。人们一般认为,贾母院位于荣国府西部。书中第71回写贾母八旬之庆,“宁国府中单请官客,荣国府中单请堂客。……贾母等皆是按品大妆迎接。大家厮见,先请入大观园内嘉荫堂,茶毕更衣,方出至荣庆堂上拜寿入席。”从此段来看,荣庆堂接待的是“堂客”女宾,其位置当在荣国府。拜寿的位置在“荣庆堂”,则荣庆堂当是寿星贾母居所。在贾母“按品大妆迎接”的这种正式场合,寿星老万无在异处接受拜寿的道理。由此,笔者推测,荣庆堂当在贾母的“五间上房”之中。童图(图5)将荣庆堂置于贾赦院与宁府会芳园之后、大观园正门之前,则是据于后40回文字。而甄以为,后40回是曹雪芹早期的文字,并非后期构思,故不予采纳。
(4)暖阁。书中提到的暖阁,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大屋子之内的设施,是大屋内隔开而又与大屋连通的小套间,可设炉,有较好的取暖效果。第3回提到的:“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说的便是这种暖阁。即,贾母住在“五间上房”的暖阁里;而宝玉不愿搬进来,宁愿住在原房间的碧纱橱外。贾母卧室与宝玉卧室,当是一东一西。怡红院内及大观园女儿们处提到的暖阁,也是这类。
另一类是一种坐北朝南的阁楼,其内既可以设炉取暖,又可以采光取暖,让人在冬天享太阳的沐浴和安宁。老舍在《正红旗下》提到:在“安上玻璃窗,改成暖阁”的亭子里饮酒,也是指这后一种暖阁。《红楼梦》第53回祭宗祠:“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此处的暖阁便是后者。其位置的经度在宁国府的中轴线上。同一回中贾母从宁国府回荣府,“一时来至荣府,也是大门正厅直开到底。如今便不在暖阁下轿了,过了大厅,便转弯向西,至贾母这边正厅上下轿。”此处的暖阁,也是后者。由此,荣国府这类暖阁的纬度和经度均基本可确定,其位于荣府中轴线上,南大厅与内仪门之间。此处还暗补出了其左侧便是东西穿堂,此处是下轿或换轿之地。第3回林黛玉进荣国府,走的是西角门,并不经中轴线上的一系列建筑,但换轿转弯之处,应与此在同一纬度上。既有研究,标出此类暖阁的,葛图、童图、黄图,均与文本不符,唯孟图、徐图可取。
(4)宝玉婚房。对于宝玉婚房,唯孟图(图8)和黄图(图9)提及。孟图是在葛图的基础上,于李纨相对应的位置标出了“宝玉结婚处”;黄图将荣禧堂之北、王夫人院以西的地带,设计为宝玉婚房。以书中第96回文字:贾政“将荣禧堂后身王夫人内屋旁边一大跨所二十余间房屋指与宝玉,余者一概不管”。王夫人住所在荣禧堂的东侧,满足王夫人住所旁边且荣禧堂身后这两个条件者,当为黄图所标记之处,应予采纳。但笔者也考虑了另外一种可能:借鉴葛图(图4)荣禧堂之后存在两个院落的设想,如果西边的院落为李纨,东边靠近王夫人的为宝玉,也能满足“荣禧堂后身王夫人内屋旁边一大跨所”的条件,且与通部文字不相冲突,也符合满文化长居西的习惯。
3、抱厦、倒厅、夹道、凤姐院、李纨院、府内院落角门、西花墙、小过道子的位置
(1)抱厦、倒厅。书中“三春”临时住所、周瑞家的送宫花之路线、凤姐院粉油大影壁墙对面的建筑、刘姥姥候传之所,均涉及到抱厦、倒厅。
既有的研究中,在抱厦、倒厅上存在的分歧,一是建筑物的性质,一是建筑物的位置,再一是该建筑物与其他相关建筑物的关系。具体而言,将凤姐院对面的抱厦/倒厅(书中第3回称作抱厦,第6回称作倒厅),一是如周图(图2)将倒厅置于荣国府正院与贾母院之间的南北向夹道上。二是如葛图(图4)将抱厦认定为荣国府正院中轴线上荣禧堂之后的位置。三是如胡图(图7)将其视作荣禧堂西侧跨院房屋之后的建筑。而将“三春”临时住所的抱厦,一如周图将之理解为荣国府正院中轴线上荣禧堂之后的位置。一如黄图(图9)将之置于东廊上王夫人小正房之后。一如徐图(图11)将之置于李纨正房之南。
“抱厦”是依附于主体建筑物的辅助性建筑,可以在主建筑物之前,也可以在主建筑物之后,甚或三面包围主建筑物。“倒厅”,则是抱厦的一种,专指与正房朝向相反,在正房后面的倒座的厅房。仆人丫鬟们,常在正房之外的辅助性建筑如两廊、抱厦中休息,以听候主人的召唤。宁荣二府中,多处提到抱厦、倒厅,是较为“普遍”的辅助建筑物,很多地方都存在。在贾母后院以东、荣禧堂以北、东小院王夫人房后以西这一地带,所提到的抱厦和倒厅,应是同一概念,即:主体建筑物之后、坐南朝北的建筑。换句话说,书中此处的倒厅,可以视作是主体建筑物之后的抱厦。
这一地带能够形成抱厦或倒厅的,应有三处:荣禧堂之后荣国府正院中轴线上、东小院王夫人房后、与王夫人房呈对称关系之处。而周图(图2)将凤姐院对面的倒厅置于无依托的夹道上,徐图(图11)在明确“三间抱厦”之前提下,置于耳房之后,则均值得商榷。因倘若耳房有之,则正房必有之,这便贯通一起,而不会是三间;且书中明确,“三春”住所的抱厦,在王夫人“这边房后”。故此主张,应当排除。从这一带有可能形成抱厦/倒厅的三个处所来看,它们与夹道、凤姐院、李纨院等分别存在的对应关系,可以从如下几处思考。
书中第7回:“将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令李纨陪伴照管。”书中第3回,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所提“这边房”,当指东小院的三间正房。书中第3回:“王夫人忙携黛玉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是一条南北宽夹道。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后有一半大门,小小一所房室。王夫人笑指向黛玉道:‘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书中第6回:“先到了倒厅,周瑞家的将刘姥姥安插在那里略等一等。自己先过了影壁,进了院门。”
以上四处文字,可以理解为:其一,“三春”临时居住的抱厦,应是东小院王夫人三间小正房后面的抱厦,且与李纨住所不远。其二,凤姐院门正南,也有一个抱厦,书中第6回也称倒厅。凤姐院与抱厦之间,有一条“南北宽夹道”,夹道与凤姐院门之间有座“粉油大影壁”。但至此,这两个抱厦之间的关系,抱厦与夹道、李纨院的关系,仍不能明确。需要结合“南北宽夹道”、角门、凤姐院等,才便于辨清各方的关系。
(2)夹道、府内院落角门、凤姐院。既有的研究对于这条“夹道”的理解,排除难以成立的周图(前述,因周图将倒厅置于无依托之上),仍存在三种分歧:一是如葛图(图4)理解为南北走向而东西较宽的夹道,并置于荣国府正院的中轴线上;另一如黄图(图9)理解为东西走向而南北较宽的夹道,并置于后廊之北,与后廊平行;再一如徐图(图11)理解为与葛图相同的南北走向而东西较宽的夹道,但位置在荣禧堂西侧耳房相通北位置。
书中第3回并未明确该夹道的走向,但第7回的文字,可以大致推出这条道路的走向:“那周瑞家的又和智能儿劳叨了一会,便往凤姐儿处来。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越过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入凤姐院中。”
此一段文字,倘若夹道以南北走向来分析,“穿夹道”则有两种穿法:其一是自抱厦向西横穿(即横穿马路方式的“穿”)。因凤姐院在夹道的北面,与夹道是同一经度上,而依此种“穿”的方式,横穿过了夹道,也就把凤姐院甩在了经度上的后面,与书中:夹道、李纨后窗前、西花墙与西角门、凤姐院的行走路线顺序不符。其二是沿着夹道方向向北(即穿胡同方式的“穿”)。如此理解,具体到徐图(图11)的布局,其在李纨院西北角开一西角门,虽能实现在“李纨后窗下”经过之目的,但在“夹道、李纨后窗下、西花墙、西角门”路线上,便将夹道置于了无用之地。另外,徐图将凤姐院的主体置于贾母后院之中,是否还有必要沿夹道退回而穿过那条东西穿堂进入贾母后院姑且不论,其位置也不符合建筑美学。而具体到葛图(图4),将凤姐院置于了荣国府正院的中轴线上,而将李纨院偏离中轴线,似既与琏凤侄子、侄媳的身份不符,也与琏凤同荣国府大奶奶李纨的关系不符。而且,于中轴线上置一“小小一所房室”的凤姐处所,从建筑美学上,也难以成立。再者,在到达凤姐院之前,一路向北,虽能实现经过李纨院“外”,但并不能在到达凤姐院之前实现越过西花墙和西角门,而后到达凤姐院的路线。因而,主张“南北宽夹道”为南北走向者,均难以找到成立的理由。笔者以为,第3回提到的是“南北夹道”,且夹道在西角门之西,文中表述是:“出了角门,是一条南北宽夹道”:而第7回提到的只是“夹道”二字,且夹道在西角门之东,文中表述是:“穿夹道……,越过西花墙,出西角门”。笔者以为,二者所指并非一个夹道,前者是南北走向;后者是东西走向。
至于角门,荣国府除府门有角门外,荣国府内部的各院落,大都有角门。在府内院落角门上发生人物活动最多的,是荣禧堂后身的角门。第3回“王夫人忙携黛玉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是一条南北宽夹道”,在“角门”处有脂批:“这是正房后西界墙角门。”即,横在夹道上的西角门,其在经度上位于荣禧堂后身西界墙向北的延长线上。由此,从对称角度而言,东角门当在荣国府正院东界墙的延长线上。即,这是两个横拦在东西向“夹道”上的东、西角门。第8回贾宝玉要去梨香院探薛宝钗,“若从上房后角门过去,又恐遇见别事缠绕,再或可巧遇见他父亲,更为不妥”。此处的“上房”,指荣禧堂。此处的“后角门”,应指荣禧堂后身横在夹道上的东、西两个角门。因为,其背景是宝玉要从贾母后院向东过穿堂经凤姐门前走“南北宽夹道”那条近路。
(3)李纨院、西花墙。关系李纨院位置最为核心的表达,是第7回周瑞家的“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越过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入凤姐院中”一句。黄图(图9)将李纨处所置于抱厦的同侧,此可实现能够“从李纨后窗下”过之目的;但黄图将西角门东移到了荣禧堂后身的东半部,则就失去合理性,无主于“谁的”西角门了。倘若视作东小院王夫人处的,那么其西侧更应还有门。
笔者也曾试着在黄图的“宝玉婚房”位置,设置为东西两个院落,东侧仍为宝玉婚房,西侧为李纨院。但是,即便这能够实现从李纨院的后面经过,然仍不能实现“后窗下”这一条件。特别是己卯、庚辰、杨藏本,此段中还另有18字在其中,为:“那周瑞家的穿夹道,隔着玻璃窗户,见李纨在炕上歪着睡觉呢,遂从李纨后窗下越过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入凤姐院中”,这就更无法满足这些条件。因为,清代完整的院落,这等主人卧室之后是有下人住的后罩房的。以周瑞家的之品性,即便是个扒头探脑之人,其在院外无论如何也是到达不了李纨“后窗下”的,更不可能看到“睡觉”。只有周瑞家的从李纨院中走过,才勉强能够解释这种状况。
至于“花墙”,一般是砖瓦砌成可透视或镂空的墙,也有用花木编成的矮墙。第7回周瑞家的“从李纨后窗下越过西花墙”,此“西花墙”当是李纨院的西界墙。“花墙”的二字,作者偏用于此处,似别有寓意。或说作意欲要将“花”字必用于心如“槁木死灰”的李纨之处。从荣国府的“花墙”到稻香村“如喷火蒸霞一般”的几百株杏花,看来作者是刻意要反映寡嫂“杏帘在望”这一思想。
“小过道子”是与凤姐院相关的一条过道。凤姐院落的自身结构,它首先是“小小一所房室”,院内有厢房,书中第105回提到“东跨所”,即是东厢房。院中有二门,来旺、兴儿即在二门之外伺候。院门是个“半大门”,有“才总角的小厮”垂手侍立。门外是一个“粉油大影壁”。凤姐院落的北部,有一条“小过道子”,凤姐北临这条“小过道子”的建筑,其后面有台矶,即贾瑞被倒灌一身尿粪之处。凤姐的建筑群,是一个可以通向荣府宅院后门、东有西角门、南有倒厅、西有穿堂,既便于仆人进入找凤姐处理事务,而又与荣国府内宅成半封闭状态的独立结构。
综上,笔者对上述几处建筑物的状况和关系做出这样的推测:其一,“三春”所住的抱厦,是东小院王夫人处主建筑物后的抱厦。其二,凤姐院正南的抱厦/倒厅,是与王夫人正房后的抱厦呈对称关系的西侧小院主建筑物后的抱厦/倒厅。其三,第3回提及的“南北宽夹道”与第7回提及的“夹道”,不是一个夹道,后者是在抱厦的北侧与后廊平行的夹道,是荣禧堂主体建筑东西界墙的北延长线上横着一条东西向的夹道,夹道上横跨着东、西两个角门,并与贾母后的东西穿堂在同一个纬度上,是荣国府后身建筑群的通道,也是贾母后院与荣国府中路后院各院落连通的纽带。其四,对李纨院“后窗下”的描写,笔者认为此是一个为了照应到“送宫花”要牵出“十二钗” 的虚构之笔,并不能将其位置真实而完全合理地标记出来。从有助于文本阅读的角度出发,笔者仍将李纨位置标将出来(如图12)。如此,第3回王夫人携黛玉所走的路线是:沿王夫人正房后的后廊往西,而后跨上这条与后廊平行的东西走向的东西向“夹道”,出西角门便见“南北宽夹道”的南侧是与东小院的三间抱厦呈对称关系的抱厦厅,北边便是大影壁,其后是凤姐院。周瑞家的送宫花的路线是:周瑞家的从东小院王夫人小正房后的抱厦出来,向北横穿过这条东西向的夹道,顺脚横跨夹道进入北侧的李纨院院门,兜一圈后出李纨院的西花墙,再出西角门,其右手便是凤姐院。沿南北走向“南北宽夹道”至凤姐处。从凤姐处出来右转向西,即是连通贾母后院的东西穿堂。周瑞家的带刘姥姥见凤姐的路线是:由荣国府后门至凤姐院对面的倒厅,也即荣禧堂西面与王夫人正院后面抱厦呈对称关系的抱厦。刘姥姥在此倒厅候传,周瑞家的自己由此向北穿过夹道,过影壁墙,进入凤姐院门。周瑞家的去梨香院的路线是:从王夫人上房后身出来,向东出东角门,至东小院,而后转北至梨香院。如此理解这一组建筑物的位置与关系,是与文本最少冲突的思路。
4、府门角门、穿堂、梦坡斋、银库、帐房、体仁沐德、马棚、水井及惜春和尤氏住所的方位
(1)府门的角门。除非重大事件发生和重要人物出入,府门的正门通常是不开的。人们日常走的,是角门,又称便门。荣国府大院和大观园的正门与后门的两侧,都有东西角门;大观园的角门就更多一些。在荣国府西角门位置认识上的分歧,既有的研究呈现出两种观点:一如苕图、周图等,将其置于荣国府正院与贾母院交界的地方;另一如葛图、宋图等,将其置于贾母院的中轴线上,从西角门可直达贾母院的垂花门。
第3回黛玉进贾府:“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此一段表述很清楚,西角门并不在贾母院的中心轴上,需要向西“转弯”才能到垂花门。
第6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的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彳贞]。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此一段则表明,这西角门与正门尚有一段距离,另有几个“坐在大板凳上”专门把门的人,即它不在正门旁边紧邻的边门处。倘若将此角门理解为“一门三洞”与正门紧邻的边门,则把门的人员就不应单设一班人马,“只见”二字也难通。因而,笔者推测其在贾母院与荣府正院的交界之处,可能性为最大。
(2)穿堂。书中提及到的穿堂,有三个。两个东西走向的穿堂,其一在贾母院垂花门之前,通荣府正院内仪门与南大厅之间的地带,是贾母院与荣府正院前院的通道。其二在贾母后院,通凤姐院与荣禧堂之间的地带,是贾母院通荣府正院后身各院落的通道。另一个是南北向的,位于贾母院内,是垂花门与“小小的三间厅”之间的通道。既有的研究,除孟图(图8)理解有误之外,诸家对穿堂的认识比较一致。不赘。
(4)梦坡斋。梦坡斋的具体位置,书中不详。但它的大致方位还是可以推测的。第8回写道:宝玉要去梨香院探望宝钗,“若从上房后角门过去,又恐遇见别事缠绕,再或可巧遇见他父亲,更为不妥,宁可绕远路罢了。……仍出二门去了,……谁知到穿堂,便向东向北绕厅后而去。偏顶头遇见了门下清客相公詹光、单聘仁二人走来,……二人点头道:‘老爷在梦坡斋小书房里歇中觉呢,不妨事的。’一面说,一面走了。说的宝玉也笑了。”
宝玉从贾母处出发去梨香院,最快捷的路线是:贾母后院向东,经东西穿堂,横穿南北宽夹道,穿过西角门,沿东西向夹道,穿过东角门,至东小院东侧转向北。但书中说,宝玉不肯走“上房后角门”即东西向夹道上有东西两个角门之路,主要是恐惧严父在上房或耳房或东小院王夫人小正房,担心浩浩荡荡的队伍会惊动到贾政。因而,不得不“宁可绕远路”,规划出第二方案:从贾母处向南,出垂花门后转向东,穿过垂花门之南通往荣府正院的东西穿堂,经南大厅之后和内仪门之前的地带,继续向东至贾赦院西墙界、荣府院内东小院东边的南北通道上,然后转向北,一路到达梨香院。
其刚过穿堂,便撞上了二清客,并得知政老爷在“梦坡斋”歇中觉,宝玉心里便踏踏实实,“笑了”。由此便知,“梦坡斋”是远离宝玉到梨香院所规划的路线附近的。即,梦坡斋既远离南大厅与内仪门之间的这段路的附近,也远离东小院东边那条南北通道附近,即梦坡斋当在西至贾母院、北至宝玉放弃的那条东西向的夹道路线、南与东至宝玉第二方案即实际行走路线,构成的矩形之中心。只有均远离上述东南西北四条线,才会坦然地“笑了”。葛图、宋图、孟图、黄图、李图、徐图凡涉及到“梦坡斋”的图,因与此条件相犯,特别是将之置于宝玉必经路线上,宝玉“笑了”便更难成立,故不予采纳。
(5)银库、账房。第8回中,宝玉“于是转弯向北奔梨香院来。可巧银库房的总领名唤吴新登与仓上的头目名戴良,还有几个管事的头目,共有七个人,从帐房里出来,一见了宝玉,赶来都一齐垂手站住。独有一个买办名唤钱华,因他多日未见宝玉,忙上来打千儿请安,宝玉忙含笑携他起来。”由此便知,依次出现的银库、仓上、账房均在东小院东侧的这条过道上。而标记出账房等这些建筑物位置的,有童图、宋图、徐图。但童图将此进进出出处理繁乱事务的三个场所,置于荣府南大厅与内仪门之间威严肃穆的甬路两侧,既与文本不合,也不合传统文化。仪门甬道如此庄重之礼仪之地,万不能将琐碎事务性机构置于此地。因而,需重新标记。
(6)体仁沐德。对于体仁沐德的位置,书中第18回写到:“那版舆抬进大门、入仪门往东去,到一所院落门前,有执拂太监跪请下舆更衣。于是抬舆入门,太监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嫔等引领元春下舆。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熌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上面有一匾灯,写着‘体仁沐德’四字。”由此可知,在仪门与南大厅之间向东,有通往“体仁沐德”的路。从后文“元春入室,更衣毕出,复上舆进园”来看,元妃进园所走的路线,似是宝玉去梨香院经过的东小院东侧的那条南北通道。由此,“体仁沐德”的位置应是东小院南部坐北朝南的一处院落,所走的那条路,也应是直通大观园正门的通道。
(7)水井。第32回,“忽见一个老婆子忙忙走来,说道:‘这是那里说起!金钏儿姑娘好好的投井死了!’袭人唬了一跳,忙问:‘那个金钏儿?’那老婆子道:‘那里还有两个金钏儿呢?就是太太屋里的。前儿不知为什么撵他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他,谁知找他不见了。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一个尸首……”。金钏是荣府宅院内王夫人的丫鬟,而非大观园和东大院的丫鬟,那婆子说的“东南角”,应是贾政院的东南角。这个水井的位置,当在贾政院的东南角也即王夫人处所的正南,为妥。
(8)马棚。荣国府的宅院,在南北向上可分三段:仪门以南为南院;贾政上房之后的夹道以北,为后身。第39回,丫鬟回说:“南院马棚里走了水”,贾母等人出外瞧时,“只见东南上火光犹亮”。说话的环境,是在贾母处。仅看此处,这“南院”“东南”方向,基本可以排除是贾母院内的南部之可能。因为,荣国府西路贾母院落,是南北向很长、东西向较窄的院落,如果是贾母院的南端,则应用“正南”而非“东南”来表述。对此,于培良有不同观点,认为此应理解为“贾母院所在的西路建筑群的南院为妥。”理由是“贾赦院所在的荣国府东路与贾母院隔着中路建筑群,且是隔断开的院落”[15]。但综合其他信息,此尚未构成足以否定黄图的充分理由。在第71回中,周瑞家的“传人立刻捆起这两个婆子来,交到马圈里派人看守。”这马棚和马圈,当是一处。将牲畜和捆人的这等乱糟糟之马圈,置于本该颐养天年的清静之地的贾母院南部,似不妥当,孝子贾政心中也未必坦然。余幼时于乡间所见,马棚无不临近水井;余幼时夜间看远处失火,常常是映红半边天,任何建筑物也挡不住映红的天空。因而,于培良的观点尚不足以构成推翻黄图的充足理由。另外,书中总未提及过东角门的出入情况,而太太、公子、小姐们走的西角门。那么,下人及牲畜常走之门是哪一个?由此,笔者认为黄图将马棚和水井集于荣国府正院的东南角一隅,仍是较为妥当的。
(9)惜春与尤氏住所。第102回,“到了宝玉娶亲,林黛玉已死,史湘云回去,宝琴在家住着,园中人少,况兼天气寒冷,李纨姊妹、探春、惜春等,俱挪回旧所。”此“旧所”,极为笼统,且李纨姊妹在荣府宅院内也无旧所。此应当视作泛泛而指的荣国府宅院。至第109回惜春之住所才基本明朗。妙玉问惜春:“你如今住在那一所了?”惜春道:“就是你才进来的那个门东边的屋子。你要来很近。”“那个门”指的是大观园的“腰门”。此一段之前,有“只见看园内腰门的老婆子进来,回说:‘园里的栊翠庵的妙师父知道老太太病了,特来请安’”一段文字。如此,惜春住所的经度基本明确——大观园腰门南面的东侧。第106回,“可怜赫赫宁府,只剩得他们婆媳两个并佩凤偕鸾二人,连一个下人没有。贾母指出房子一所居住,就在惜春所住的间壁,又派了婆子四人、丫头两个伏侍。”表明尤氏成为了惜春的邻居。第108回,宝玉要“到珍大奶奶那里逛逛去,……走到尤氏那边,又一个小门儿半开半掩,宝玉也不进去。只见看园门的两个婆子坐在门槛上说话儿。……婆子道:‘天天是不开的。今儿有人出来说,今日预备老太太要用园里的果子,故开着门等着。’”宝玉“果见腰门半开,宝玉便走了进去。”在尤氏门前能看到腰门,表明尤氏不在惜春之东,而在惜春之西。即,惜春和尤氏均在出腰门路上的两侧,均能方便地看到腰门。同是这一回,贾政“因园子接连尤氏、惜春住宅,太觉旷阔无人,遂将包勇罚看荒园。”如此,惜春、尤氏住所纬度基本确定,其后院墙接连大观园。这个“腰门”,当是之前“王夫人大房之后常系他姊妹出入”的那个角门。
三、关于梨香院与薛宅的讨论
综上而言,黄云皓图和葛真图存在着更多合理性的成分。笔者采取“剪刀加浆糊”的方式,在黄云皓图的基础上,吸纳其他各家图的合理因素,重新进行拼合,编制出新的《荣国府院宇示意图》(见图12)。在编制中,仍有诸多诸如梨香院、薛宅等,在文本中存在着明显冲突的几个难以确定的问题,需要进行探讨,并作出编制的说明。这也应是笔者之所以那样编制而必须予以解释的责任。
1、关于苕图
讨论苕图,目的在于寄希望能够对讨论梨香院、薛宅,有所启迪。前文已述,上述诸家对荣国府院宇的认识,存在着分歧。多数分歧是由于研究者自身的认识问题造成的。但也无法排出这些分歧之中,也有版本因素导致之可能。笔者对上述研究所基于的版本,给予了特意地关注。遗憾的是,除周汝昌先生申明有明确的版本依据外,多数并未注出。
苕图由于比较粗糙,且因年代久远,图像辨认困难,且存量极少难以为一般研究者所能见到,而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该图之所以将大观园置于宁荣二府之间,前已述及,是因苕溪渔隐注意到了“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尽已拆去”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