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一笔投资收益率设置锚点的时候,无风险收益率是一个坐标,产业资本愿意出手的收益率是另外一个坐标,不应低于前者,可以接近后者。由于产业资本往往是行业参与者甚至是公司内部人(如大*),理论上而言这个群体更容易识别企业价值;其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企业经营产生的收益,资金机会成本也更会参照平均回报率,因此,其使用资金进行投资时往往表现更为理性,所要求的收益率显然也值得参考。
遗憾的是,产业资本也不总是那么理性,有时候也会像旅鼠一样慷慨赴死,如上一轮高溢价拍地、并购的地产公司们。产业资本“更为理性”只是整体上相对于二级市场而言。
那么,我们选择公认最为理性的产业资本伯克希尔,在其投资生涯最肥美的阶段,其要求的投资回报率,可以作为产业资本投资的一个锚点。
“伯克希尔所收购的公司将会有13%的税前回报率,也许更多。资金是来源于其他人的浮存金形式,资本成本只有3%,这真是笔好买卖。”
——这是芒格在2001年威斯科金融*大会的发言,也是其最重要的“多元思维模型”之一,芒格甚至说过“我们只会这一招”。
伯克希尔的保险浮存金常年成本为负,即资金成本为负值。资产负债率2022年约为50%,即杠杆倍数约为2倍,那么,在投资端(包括非上市控制类与上市类投资)实现10%以上的税后投资回报,则带来年化近20%的*权益回报率。
在上世纪70年代~2000年期间,伯克希尔的*权益回报率更高,在25%以上,主要因为该期间所投资的公司,为伯克希尔带来的*权益回报率更高,预计在15%左右,没有分解细算。注意,这不是所投公司的ROE,而是投资资金所占权益回报率,如当前的茅台,投资资金当前所占权益回报率=ROE33%/10倍PB=3.3%。
我们既然学习该期间巴菲特“合理价格买入优质公司”的理念和操作方法,自然应学全套:第一是选择优质公司,第二是锚定“合理”估值的锚,按照该估值买入,投资资金所占*权益回报率,未来一定时期内(比如10年内,时间越短价值越高)应达到15%的标准,用*权益回报率作为估值的锚点,而不是预期三年一倍、十年十倍的市值收益目标,后者增加了市场出价以及短期业绩的变量,难以控制。
这个预期收益率的实现过程,可以是加速度,如茅台,即便按照现价买入未来若干年内初始投资权益收益率可能也会慢慢向15%靠拢,这个时间越短对新*带来的价值越高;也可以是稳定速度进行,如神华,企业增速放缓,结合分红再投资因素,未来的新*权益收益率将稳定在当前的水平上下波动(具体数值要看分红再投资时的估值等等)。
从每笔投资对应的*权益收益率这个角度上看企业估值,将回到“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一部分”这个出发点上,降低了市场出价对投资回报的干扰,只是专注于赚公司自身经营带来的收益,当然,在市场出价突破合理区间时,也可以利用市场出价带来的机会:但这显然不是投资的重点。
同时,新投资资金预期股权权益收益率不应降低15%这个标准(资产荒还是现金荒的极端情况不在本次考虑范围之内),尤其考虑到我们识别优质公司的能力远逊于巴菲特,更应该留一点估值上的安全边际。
每笔投资*权益收益率极简方法论:
1、选择长期真实ROE大于等于15%的企业,且经过系统理性判断认为其未来收益率大概率会保持甚至超过。
2、尽可能在股价接近每股净资产时买入,公司成长性不同,接近程度不同。
3、每股净资产尽早接近买入价,使得新*能够完全分享企业真实ROE。
(全文完)
关注每一笔投资对应的潜在*权益收益率,将从本质上与预测股价收益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