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心放
若论晚清至民国初年,当时的华夏首富,开创中国多个第一的人,非盛宣怀莫属。从其家里走出来的人,与民国时期的两大显赫家族也颇有渊源。
下面听笔者细细聊聊其人其事,有助于了解清末民初的社会概况。
(一)出身书香门第和官宦之家,崭露头角于李鸿章门下盛家是书香门第和官宦之家,举人出身的祖父盛隆,当过浙江海宁州知州;进士出身的父亲盛康,当过布政使。他们不是那种读死书、死读书的人,在抓传统教育的同时,都比较注重解决地方和家族的实际问题。
盛宣怀从小聪明好学,有时生活在当官的父亲身边,使他增长了不少见识;有时回到家乡府第,闭门攻读经书,学习系统的知识。由于前辈人的言传身教,青年时代的盛宣怀经常参与建义学、设义庄、修宗谱等公益活动的策划和实施。
盛宣怀是家中六兄弟的老大,由于父辈与李鸿章有交情,26岁时就投在李鸿章门下担任秘书工作。他十分能干和勤勉,史载写长达万字的文章能挥笔即成,不管严冬雪飘或是盛夏酷热,骑着马披星戴月来回奔波办事,从来不叫苦叫累。
由于国内政局不稳,西方列强寻衅滋事,握有兵权的朝廷重臣李鸿章奉旨调动频频,事务繁多,盛宣怀紧随其后效力,逐步成为业务骨干和得力助手。李鸿章奏请朝廷任命他为会办陕甘后路粮台,在淮军后路营务处工作,负责到天津上海等地采办军需。
盛宣怀
(二)在办外交办洋务等各方面,创造了近代中国多个第一十九世纪下半叶,英国人修建了从上海到吴淞的窄轨轻便铁路,全长14.5公里。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商用铁路。英国人没把贫穷落后的中国放在眼里,是反客为主自行修建的。有损国格哟,朝廷闻知大为不满,诏令李鸿章派员处置。
1874年,盛宣怀奉命参与沪淞铁路的谈判,与英国进行外事交涉,以白银28.5万两将这条铁路赎回拆毁。这种处理办法荒唐至极,全是为顾及朝廷虎死不倒威的虚假脸面。但李鸿章由此给他一个大大的点赞:心地忠实,才识宏通,于中外交涉机宜能见其大。
李鸿章虽是高参类人物,但也很会用人,外事与洋务是李鸿章权倾朝野的本钱,也是盛宣怀晋身的阶梯。李鸿章十分了解盛宣怀的才能,竭尽全力向朝廷推荐重用他,在办理具体的事务中认真点拨他。
如1870年代盛宣怀在湖北主办煤铁矿,李鸿章开先要求他不要贪功躁动。当他遇到重重困难思想动摇时,李鸿章立刻给他点破办此事的重要性:关系到整个大局,如果兴办不力,势必使洋务派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并提醒其湖北矿务是他为官的“立足之地”,务必搞出成效。
1884年盛宣怀主持轮船招商总局,李鸿章希望他将这项工作做成洋务的样板,让任何人难以提出异议。
李鸿章
甲午战争后,盛宣怀认为国家欲图自强、培育人才是关键,向朝廷提出设立新式学堂的奏章。经光绪皇帝钦准后,他亲自担纲筹备工作,在短时间内就成立了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后更名为北洋大学,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官办大学,是如今天津大学的前身。
难能可贵的是,他善于正确分析中外形势,结合本国实际,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思路,经过不断完善形成了“西学体用”的办学理念。他摈弃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创新采用专家办学模式,遴选深通西学体用的美国教育家丁家立当校长,并聘请了一批熟悉中国国情的外籍教员。
在办学方面还有个难能可贵之处,他不只是办个样板博取名声,而是脚踏实地干,之后还创办了南洋公学(为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前身)。在南洋公学里首开师范班,是为中国第一所正规高等师范学堂;首开航政科,后发展为独立的吴淞商船学院(为现在的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