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监管和自律的关系,国家资本监管的重要性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1-25 06:59:53

资本监管和自律的关系,国家资本监管的重要性(1)

上证指数已经在3150点附近震荡已久,机构、游资、散户、大*,到底是谁在A股赚钱?

近期市场震荡背后一部分要归咎于外资频繁流出,离岸人民币持续贬值,意味着确实有外资大规模流出的原因,短期外资对人民币需求降低,外资回流,而国内利率相对海外利率低,部分内资流出也是不可避免的,毕竟为了稳定国内经济,降存贷利率是重点,但降了利率就没办法保证外汇,这也是顶层货币政策权衡后的结果;当然国内资金情绪谨慎和产业链下游需求疲软也是原因。

然而也正是因为资本市场的不振,才倒逼出上层对市场健康发展的关注。

大*有多喜欢减持

英伟达在上周公布了今年二季度的业绩,收入135.1亿美元,同比增长101%,环比增长88%,结束连续三个季度的下降态势,超英伟达此前指引的107.8亿-112.2亿美元 ,分析师预期的同比增长约65%至110.4亿美元。非GAAP口径下调整后毛利率为71.2%,同比提升25.3个基点,高于公司指引70%、分析师预期的70.1%;非GAAP稀释每股收益为2.7美元,同比增长429%,环比增长148%,均高于分析师预期。

业绩超预期不是重点,关键是英伟达还将在如此高位回购股票,先是以32.8亿美元回购750万股股票和现金股息的形式向*返还了33.8亿美元;除了分红,8月21日,董事会还批准了250亿美元的额外股票回购,且没有到期时间。

对比来看,国内A股上市公司几乎少有如此大手笔的分红及股价高位回购行为。据统计,从2018年至今,沪深A股5050家上市公司中,有2411家公司期间大*减持次数超过1次,最多的科创板上市公司赛诺医疗(688108.SH)从2019年10月上市后,大*减持次数达到372次。A股不仅有频繁减持的,还有实控人夫妻离婚减持、减持补贴上市公司等等,重要*“花式”减持屡见不鲜;反观大*增持情况,2018年至今,大*增持上市公司的仅有742家。

有一个数据统计,A股从2018-2022年的5年时间里,大*或重要*通过减持,从A股市场“卷”走了28622亿,这些*显然是通过资本市场赚到钱了,可是限制重要*减持真的有用吗?

最严减持新规下,仍然有人顶风减持

“千呼万唤始出来”,证监会还是听到了市场的声音!

8月27日证监会发布减持新规。根据最新的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若按照最新减持的规范来看,半数以上的上市公司减持将受到限制根据。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上市公司约有1759家,而跌破发行价的上市公司约994家,市值破净(剔除BPS为负后)有364家。去重后,沪深A股5050家上市公司中,也还有超过2000家上市公司不符合减持规范要求,也就是说一半左右公司至少近一年内控股*和实控人均无法减持。

截止8月31日,自新规发布后,A股已经有超80家上市公司发布重要*终止减持的公告,效果还是有的,上市公司*对减持新规积极响应,主动放弃减持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公司和投资者信心的提振,同样也对活跃资本市场的多头有所帮助。

然而还是有“顶风减持”的上市公司。

前有东方时尚(603377.SH)大*东方时尚投资还是在8月28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了公司股份340万股,股权穿透来看,其背后就是公司的实控人徐雄;后有8天8连板的我乐家居(603326.SH)偷偷减持。

先说东方时尚,首先看上市公司给出的回复比较奇葩,大意就是,大*的减持行为,确实违反了中国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相关要求,不过主要是由于大*对相关新规和要求的理解不准确。投资公司在认真学习相关要求后,立即停止了减持,并对投资者深表歉意。大*东方时尚投资承诺,将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尽快购回已减持的340万股,并在今后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自身交易行为,维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和资本市场的良好运行。

9月7日证监会刚出手,责令公司在9月15日之前*需要自筹资金回购前期减持的股份,期间做T的产生的收益归公司所有。至此,虽然证监会给出了相应的监管,但感觉力度还是不足,而且对于回购的资金来源,虽然表面写着是*自筹,但实际上并不能进行有效监管;而且对于收益部分归上市公司,证监会也是未进行处罚。

资本监管和自律的关系,国家资本监管的重要性(2)

再就是9月7日收到上交所问询函的我乐家居,其公司*于范易及一致行动人等重要*,在未披露的情况下,私下里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了公司2244.04万股,减持比例为7.11%,后买入了4200股。而这两个月,我乐家居经历了一波股价翻倍的八连涨停,这一系列操作妥妥的操纵市场和违规减持,给市场的感觉是:我们减持套现完成了,现在披露了,监管来吧,你能把我怎么样?

目前,只是交易所给出了问询函,告知公司相关*的减持行为已涉嫌违反规定。要求公司明确列示相关*于上述时间区间内的股份交易及持股比例变动明细;同时,立即自查是否存在违反《证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的情形。如果东方时尚违规减持买回来也就那样,但如果证监会对我乐家居这种无视规则的行为放任,确实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信心。

积极地一面是近期证监会对我乐家居的违规减持行为进行了立案,等待下监管结果,让子弹飞一会儿!

资本市场是靠“自律”还是“监管”

其实很困惑,在资本市场自律和资本市场监管的两个方向上,我们坚持选择了前者,无疑对于资本市场的秩序,顶层更相信“人性的光辉”,从近期的两个事件来看,对东方时尚的监管就是,自筹资金,自己买回来;而对我乐家居交易所的问询就是让上市公司“自查”是否违反规定,突显一个“自律”。

回顾上一次对上市公司减持的相关规定。

根据2017年5月26日发布的A股减持规定来看,核心机构是交易所,大致重点是“遵循证券交易所规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其中基本上涉及的权力机构就是“交易所”。

首先交易所和证监会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属于自律性组织,而后者才是实施监管的核心机构;其次再看减持规则的核心就是重披露而非重监管;按照大A的“游戏规则”,大*只要按照交易所规定按时给出减持公告即可,全程市场和证监会不知道公司实际到底怎么样,减持结束后有任何重大问题证监会才会进行问询和监管,但此时重要*或实控人减持都减完了,监管机构再进行监管是不是有点“亡羊补牢”呢?

这次也是,虽然号称“最严”减持新规,对上市公司的指标进行了约束,但核心还是依靠上市公司自律,换言之即使满足减持的各项指标,监管、市场、投资者也都对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一无所知。

而再看相对较成熟的资本市场,确实我们要学习的还很多。根据美国《证券法》《144号条例》来看,这里总结了两个很重要的减持条件:

首先是*在抛售所持股份前必须公布证券发行方的最新信息,也就意味着发行方上市公司必须编写定期财务报表,且提前向US SEC报备,财务报表提交后,申报的交易数量应在3个交易月内完成。也就是说,减持可以,但必须向证监会报备财务状况,可以理解为证监会要对减持上市公司进行简单业务、财务的尽调,至少保证公司是不会“暴雷”;其次SEC特别突出对高级管理层、董事等内部交易的监管,要求此类人员每三个月的总交易额大于5万美元或交易量大于5000股,须向证监会提交书面申请。

这两点对比A股来看,美股的大*减持行为,全程是由证监会尽调和监管的,US SEC是直属联邦的独立准司法机构,具有准立法权、准司法权、独立执法权的监管机构。换言之如果证监会认为你业务、业绩等有问题,即使达到分红、股价大涨等要求,但也是不能减持,请求会被驳回。可见,在美国减持不是审慎披露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对上市公司真实业务和财务状况,以及董监高的减持目的进行强监管。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一点个人认为可以学习下:若A股上市公司的重要*或实控人需要减持的,首先要在交易所和证监会提交申请;接着证监会的相关部门将对上市公司业务和财务进行简单尽调。如果准许减持,也就意味着上市公司的经营和盈利都符合要求,一来大*可以减持变现,二来对市场也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甚至会提振市场对减持企业的信心。

总结来看,相信这是国内证监会规范市场的开端,减持新规之于A股投资者的益处会是长期的。它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者们的减持变现难度拔高了一大截。自此以后,不论公司经营好坏、经营成果是否惠及广大中小*都能减持套现,从股市任意抽血放进自己口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当然问题也得说,虽然证监会在规定上对上市公司重要*减持的条件进行了更严格的限制,但国内资本市场当前的问题不在于上市公司能否达到某些必要条件,而在于整个资本市场本就应该是公开市场且被监管的,并非自律。当然长期来看,国内资本市场还是会逐渐走向成熟,还是新规出台,让子弹飞一会儿,也希望减持新规会是国内资本市场推动向好发展的催化剂。

本文作者 | 刘超然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