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通过景物联想到了什么,夜书所见通过对哪3种景物的描写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1-25 23:58:28

夜书所见通过景物联想到了什么,夜书所见通过对哪3种景物的描写(1)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我是一名在读小学三年孩子的爸爸,以后我会持续分享关于孩子学习的方法、成长道路上的体会。希望与大家共勉,在孩子共同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携手同行!

今天我把自己总结出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所有古诗词及解释分享给大家,感兴趣的家长一定要点赞收藏。

山 行

【唐】 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停下轿子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霜染后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注释】

1、寒山:指深秋时节的山。2、坐:因为。3、生:产生、生出。

4、斜:为倾斜的意思。

5、山行:在山中行走。

6、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7、远上:登上远处的。

8、山:高山。

9、车:轿子。

10、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1、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2、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13、径:小路。

【课文主题】

《山行》描写和赞美了深秋山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赠 刘 景 文

【宋】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霜斗寒。朋友,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

1、刘景文:诗人的朋友。

2、擎:举,向上托。

3、君:尊称,相当于您。

4、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5、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6、菊残:菊花凋谢。7、犹:仍然。

8、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9、须记:一定要记住。

10、最是:一作“正是”。

11、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课文主题】

《赠刘景文》是苏轼赠好友刘景文的诗,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不懈努力。

夜书所见通过景物联想到了什么,夜书所见通过对哪3种景物的描写(2)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夜 书 所 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让游客在外的人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诗人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小孩们在拨弄蟋蟀。

【注释】

1、萧萧:相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2、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引动。

3、促织:俗称蟋蟀,又叫蛐蛐。

4、篱落:篱笆。

5、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课文主题】

《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梧桐叶、篱笆下的灯火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情感。

所 见

【清】 袁 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注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蝉:知了。

8、所见:写诗人所看见的事物。

9、闭口:闭上嘴巴,不发出声音的意思。

【课文主题】

《所见》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望天门山

【唐】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间劈开,一分为二,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zhì)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3、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开掘;开通。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6、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7、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8、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课文主题】

《望天门山》描写了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和波澜壮阔、雄奇秀丽的长江水,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西湖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是淡雅装饰,还是盛装打扮,不管是晴是雨,都神韵独特。

注释

1、湖:即杭州西湖。

2、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3、方:正。

4、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5、亦:也。

6、奇:奇妙。

7、欲:可以;如果。

8、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9、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课文主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夜书所见通过景物联想到了什么,夜书所见通过对哪3种景物的描写(3)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望 洞 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注释

1、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

3、两:指湖光和秋月。

4、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5、潭面:指湖面。

6、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7、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8、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课文主题】

《望洞庭》勾勒了一幅美丽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早发白帝城

【唐】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注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3、啼:叫。

【课文主题】

《早发白帝城》描写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采 莲 曲

【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注释

1、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2、芙蓉:即荷花。

3、乱:混杂。“乱入”指采荷女子在荷花池中。

4、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是指荷花。

5、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6、闻歌:听到歌声。

7、始觉:才知道。

【课文主题】

《采莲图》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巧妙地将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司马光

《宋史·司马光传》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g),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爬到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吓得扔下落水的小孩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子得救了。

注释

1、光:司马光。

2、庭:庭院。

3、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4、皆:全,都。

5、迸(bèng):涌出。

6、弃去:逃走。

7、破:打开,打破。

8、于:在。

【课文主题】

《司马光》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记叙了司马光小时候在同伴失足落水时,沉着冷静地用石头砸翁,救出同伴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结语:因此,这么好的一份资料,建议家长们把它保存并打印出来,让孩子每天学一学,练一练,多背多记,熟练掌握,对提升诗词学习帮助极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