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近代工业革命距今也就两百多年,我们国家的第一个大庆油田,是从1963年才建成投产的,到现在采油量巅峰时代已经过去,可想而知,开发替代性可再生能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环保能源的开发,能减缓石油的开采,让油田的寿命延伸得更长一点,让后代有油可用。把有限的石油资源用于科技军事研究上,提升装备军备实力,这样即使与地区或者其他国家发生战争,也有能力应付。
从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上来看,我国替代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电力上。因为电力可以通过火力(其中煤炭发电是不可再生,垃圾焚烧发电是清洁能源)、核电、风力、水力、光伏等发电,除开火电中的煤炭发电之外,其他都是可再生资源。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各项电力建设投产运行,新能源开发速度加快,并开始在民用和商用领域大力推广。
核电
在用油大项-交通运输方面,国家就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动车,买新能源车享受国家和政府补贴,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买新能源车能直接挂绿牌,不用摇号等待或者以非常高的价格竞价购买车牌。城市街区、高速服务站充电桩基本都已经配备到位。
新能源车是未来趋势,据媒体报道,法国就打算在2025年完成新能源车全面替代。
泱泱大国14亿人口的出行,石油制成品汽油消耗量巨大,如果能在商用交通工具上减少油气的使用,中国几乎可以不用再进口石油。所以新能源车的各项研究如火如荼,股价节节攀升,也表明这个行业正在蓬勃发展。
当然,新能源替代石油成为交通工具的动力源,尚且需要时间。
在中国,起码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研发出更强续航能力的电动车、革新人们的用车观念等。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的发展,既能保护石油产能,也是体现国际责任的大国担当。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更加环保,助力国家碳中和既定目标。所以,国家大力倡导风电、光伏发电建设,确保在十四五计划完成之年也就是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0%左右。「3」
在2019年的时候,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约为15.3%。新的国家规划,五年增长5个百分点,也说明新能源建设的困难,道阻且长,唯有一步一步踏实向前。
此前,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的通知上称,拟在全国组织开展整县(市、 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我国建筑屋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开展整县(市、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措施。
这是国家层面大力推进新能源民用和商用建设的重要试点。如果试点建设成功,西部地区光能充足,石油天然气的使用将大大降低。
风力发电
中国还有一个超大电力项目,就是水力发电。中国幅员辽阔,境内水力资源丰富,长江流域以南水资源占比7成以上。在大江大河的上游,水流落差巨大,也为水力发电创造了条件。
据最新数据统计,三峡水电站2020年的发电量为1031亿千瓦时,创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的世界纪录。三峡的电,不止供应三峡周边省市,还通过南方电网和华东电网的高架线翻山越岭,输送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三角地区。
在中国,建国初期水电项目就开始规划建设。现在,水力发电大项目建成投产的众多,是能源的重要一部分。就目前开发的水电项目来看,我国水力发电潜力也很大。
随着技术条件的成熟,我国还投产建设了多项海上风电项目,未来3年,部分沿海省份将面临大规模海上风电的接入并网压力,未来3年预计投产新增跨省区输电通道510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