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回到老家,难免要和老家人的坐下来聚聚。由于多年未见,很多面孔都已显得陌生,一时难以叫出他们的名字。这时候,家里的长辈就会出来说:“说你们俩是亲戚,一点都不假,属于没出五服的亲戚。”
从老人说的话,我们不难看出没出五服的亲戚看来是真的是关系很近的亲戚了。那么什么是五服呢?
“不能三年之丧, 而缌,小功之察; 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 是之谓不知务”这是孟子在与弟子交流时的一句话,缌就是我们常说的五服之一,最后一服了,也算是最亲的亲戚里最远的一服了,是不是有点拗口。
这句话是说,做子女的不能为父母守孝三年以报父母养育之恩,却要求晚了好几代的孙子、曾孙、甚至玄孙守孝,反问他们为什么不哭真的可以吗?事实上,隔了这么多代,感情早就淡了,哭不出来也是正常的。缌指的就是隔了好几代的孙辈。
中国人有轻生重死的传统,俗话说“人死为大”,因此古人对人死后的丧事流程也是有很详细的规定的,丧礼上着装、头绳、丧杖的材质、形状、款式都有严格的规定。五服就是葬礼上对不同身份亲人着装的要求,根据材质、款式分为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丧礼举办时,关系最近的穿斩衰,次之穿齐衰,再次之穿大功,远一点的穿小功,关系最远的穿缌麻。不像现在,葬礼礼仪完全西方化,参加葬礼的人不管关系远近都是深色正装,胸带小白花,胳膊上戴个黑纱就得了。古时候,不同丧服的材料不同,款式不同,守孝的时间也不同。
斩衰,一般是死者的儿子、未嫁之女穿的,守孝三年。这一服是有最粗劣的麻布制成,四周都不缝边。
齐衰,一般是亲叔侄等丧服,守孝一年或五个月,不杖期6个月,这一服由稍粗的麻布制成,四周缝边。
大功,一般是堂叔侄关系,守孝为9个月,丧服用粗熟麻布制作,布料要白很多。
小功,一般是从侄、从孙关系,守孝期5个月,丧服用稍粗的熟麻布制作。
缌麻,一般是族兄弟,守孝期3个月,丧服是有细熟麻布制作。
由此可见,关系越近,丧服的质地越差。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丧服,一个是降服,一个是反服。古时候,重男轻女的观念很重,如果长子膝下无子,弟弟就会把自己的一个儿子过继给哥哥。当弟弟去世后,过继子不必服斩衰之丧,只服齐衰之丧即可,但是讣告上会写上降服子,这就是降服。反服,顾名思义就是长者服晚辈之丧,即父服子丧。
在讲齐衰的时候,我提到了杖期,执不执丧杖守孝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所谓的丧杖就是一根直径为十几公分的木棍,外面用刺状白纸包裹,根据去世人的身份不同,丧杖的材质也不同。
死者为男性,丧杖用竹子制成,因竹子是圆形似天、性贞洁,四时不凋,表明了父礼痛极,自然圆足之意。死者为女性,丧杖桐木制作,削成方形,外形像地,桐木实心表子女终身孝心。此外,桐与同读音相近,表明子女对母亲的孝心与父亲相同。
由此可见,古人对死的重视,丧礼上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是随便安排的,都蕴藏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华夏儿女的拳拳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