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中国前些年已转入了以"引领新常态"的高质量中高速增长,推进"新的两步走"现代化战略的新时期。回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学术界注意到,中国地方政府有"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竞争",这样的一种机制,也是中国发展重要的成因之一,有的研究文献把它称之为中国"地方政府的政绩锦标赛"。在有效市场 有为、有限政府资源配置机制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完善中,中国特色这个概念之下,我们看到了各地政府辖区都不甘落于人后,各自努力调动辖区的资源禀赋潜力,加入统一大市场的要素竞争性流动过程,确实这在一个侧面可以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动力来源。但同时呢,生产力的解放和创新发展,又客观地决定了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侧面,就是不同的地方政府辖区的合作,同样可以形成"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的强劲发展动力。在这个视角上,我觉得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的主要方式和机制,至少可以特别提到如下几个大的方面:
首先是以地缘关系形成一体化的协同发展大连片的态势。比如人们熟知的京津冀、长三角(关于长三角的概念,我注意到最近几年来,传统上划为中部的安徽--我们黄山就是在安徽,现在明确地连接为长三角一体化的组成部分,当然这对于安徽和原来概念的“长三角”,是一个共赢的一体化)。还有珠三角,另外还有泛珠三角,我到云南才知道,泛珠三角的概念要一直连接到珠江源头的曲靖。还有我们这几年各方看重的粤港澳大湾区。另外,中央现在特别强调的城市群、都市圈、经济带概念之下发展了各种具体的合作方案,比如早就有环渤海城市群的概念,这些年成渝、长株潭的都市圈合作发展,也非常为人们所看重,若干年前就有跨行政区划的西安-天水经济带的方案和推进,等等。
第二个角度要说到的,是以中央牵头安排的对口支援形成友好的帮带关系。比如各个省或直辖市,对我国西藏的各个地级市,他们的对口支援早就有多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我去西藏知道是江苏对拉萨,广东对林芝等等,都有很好的这方面的合作。另外,在汶川大地震之后,有大约20个省市对于重灾区的各个市县,在中央牵头之下形成了对口支援。
另外第三个角度,要说到以某种概念和机缘形成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友好交流和合作关系,也很有它的特色。比如很多年前我去青海的海南州,我得知它和海南岛(最开始还没有建省,后来建了省又成为最大特区,现在是要打建全球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港区),这两个地方在汉语里同叫“海南”,他们就形成了友好合作关系。在海南省,它有它独特的天然橡胶的产区,这个产区和云南的西双版纳(在中国另外一个可以有天然橡胶产区的地方)他们又形成了友好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