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一词,就其特性来看,是一个与我们“如影随形”,但又“视而不见”的名词。“生涯”之所以“如影随形”,是因为它与我们的发展经验密不可分;“生涯”之所以让人“视而不见”,是因为一旦我们想去清楚地勾画出它的轮廓,又觉得影响模糊。“生涯”的界限并未大到与“生命”或“生活”画上符号,也未小到与“工作”、“职业”等义。其本身即有丰富的内涵与范围。
一、方向性:它是生活里各种事态的连续演进方向
一个人一生当中的生涯发展,宛如茫茫大海中破浪前进的航道,虽然“视而不见”,但是仿佛有其方向可循。至于这个方向是沿着哪个路径前进,“内心中自己的引导者”为何,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解释,不同文化脉络影响下的个体也会有不同的引导者:可能是自我概念,可能是生命意义或价值;可能是在追求某种需求的满足,也有可能是某种特质如兴趣或能力,甚至是某些紧紧贴近社会的趋势。
二、时间性:生涯的发展是一生当中连续不断的过程
“生涯”比较具体的定义是“一生当中依序发展的各种位置的综合体”。这个定义虽然粗糙,但是却掌握了“生涯”的基本元素——时间性,它是纵贯一生的发展。从过去、现在到未来,个体的生涯发展历程是踏在接二连三的“位置”上前进:每一个现在的“位置”,都受到过去“位置”的影响,也是为未来的“位置”预先准备,这些“位置”是“依序”发展的。
三、空间性:生涯是以事业的角色为主轴,也包括了其他与工作有关的角色
从“生涯”在不同年龄发展阶段的横切面看,它会同时呈现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不全然是职业,但又都与职业活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以“大学生涯”为例,主要的生涯角色经验是学生;以中年女性“教师生涯”为例,相关的生涯角色经验可能包括人妻、人母、人师等。有人认为生涯是生活的同义词,其实不然。生涯的范围并非大到无所不包。
四、独特性:每个人的生涯发展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以类似的顺序经历着类似的职位或角色,不同的人可能有相似的生涯发展;但每个人的生涯发展又是独一尤二的,因为人们在每一个职位或角色上的表现方式都不尽相同。
五、现象性:只有在个人寻求它的时候,它才存在
生涯不等于生命,生命可以是客观的存在,生涯的存在却是个人主观意识所认定的存在。当一个人开始思考自已的末来时,生涯才开始“如影随形”。
换个角度看,生涯是一种对客观“位置”的主观知觉。生涯中的每一个位置都是客观的现实,但是每个人对每个位置的知觉是完全主观的。前者是“人如何做他的工作”,后者是“人如何看他的工作”,以至于“人如何从工作中看自己”。“生涯”定义了人如何在工作环境框架内“看”自己——可以从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看,可以从现在的能力或才干看,也可以从未来进步的计划看。
六、主动性:人是生涯的主动塑造者
“只有在个人寻求它的时候,它才存在”,这隐含着人是生涯的主动塑造者这层意义。前曾提及,“生涯”的原意是冒险、奋进。在个人生涯发展过程中,遗传条件、社会阶级、政策拟定,甚至机会因素,都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涯发展。然而,过去二十年心理学的发展,已经将人的行为机制由被动的地位提升至主动的地位。换句话说,心理学发现人不是被动地受环境的制约,而是能主动地去思考、去计划,进而改变环境、创造环境。生涯可以主动塑造,主要透过生涯转换过程中的生涯决定来完成。
51选校点评:以上内容来自金树人老师的《生涯咨询与辅导》(节选),主要对生涯的意义进行定义。金树人老师在定义的过程中十分严谨,分别以6个角度阐述生涯的意义,其中引用了大量的针对性“生涯”案例(由于篇幅有限,没有放入本篇文章当中),将本身晦涩难懂的生涯理论稀释到大量的案例当中,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
金树人老师在对“生涯”的意义进行定义的过程中,以其特性出发,通过贯穿全文的双名词:“如影随形”和“视而不见”,生动阐述了“生涯”的方向性、时间性、空间性、独特性、现象性和主动性,给人以恰到其分、一语道破的感觉,把本身对“生涯”的模糊概念变得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