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玩笑的,仅凭这一点临时抱佛脚的浅薄知识,怎么能应对得了飞快发展的缩写文化呢?对于70、80、90后们来说,这简直不亚于非主流火星文的文艺复兴时代。
那么,网络缩写到底从何而来?
网络拼音缩写最早出现于饭圈(即追星圈),为了避免引战,一些粉丝选择用偶像名字的拼音缩写来指代其人。但很快,随着这种做法迅速流传并成为饭圈不成文的规定,拼音缩写也逐渐从爱豆姓名扩展到了更广泛的领域。如今,似乎一切词语都可以使用缩写,这也造成了一定的交流障碍,因此我们常常能在网上看到许多人的疑惑和愤怒:“这到底什么意思?”“这种词也有必要用缩写吗?”为了帮助这些人跟上时代,甚至已经有愤怒的网友专门研究出了缩写翻译工具,能够将拼音缩写自动翻译成汉语解释。
没有错,这个工具的名字就叫“能不能好好说话”,我们可以真实地从这个名字里感受到llllb网友的愤怒!
也有很多网友忧心忡忡地表示,这些不明所以的缩写会扰乱孩子的语言规范,也十分不利于汉语语言的传承和发展。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网络用语的简略化、草率化使传统语言体系受到了影响。对辨别能力相对较弱、语言体系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网络缩写更容易影响到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使用。归根结底,网络缩写文化是一种避免引战的个性表达,它和当初的火星文一样,是网络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副产物。青少年往往会因为酷、因为个性或因为同龄人之间的跟风而频繁接触使用它们,这时候就更需要老师、家长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这种引导并不是粗暴地将其掐灭,而是让孩子们明白,它只是一种游戏、一种亚文化,而不是一种日常的、正确的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