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就是本义是中性的,并无褒贬意义,引申而特指或褒或贬的意义,所以在具体应用中要特别注意区分。“善”本义是指事物的自然属性,无褒贬意味,但又引申特指美好的属性。“臭”的本义指鼻子的功能所产生的嗅觉,即气味,无所谓香味与恶味,但又引申特指恶味。如“朱门酒肉臭”中的“臭”就是用本义,仅指气味,不特指恶味,因为朱门人家是不会让酒肉产生恶味的。再如“祥”字,其本义就是指事物的征兆,并无吉凶之分,引申则特指吉兆。《诗经·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这里的“祥”用本义,至于吉凶,文王心里不占而知也,占之只不过是一种固定仪式而已。
知道了“善”的本义,那么“上善若水”就很好理解了。“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段话的大意是说,水的自然属性就是从高处流向低处,水静则平。万物都离不开水,水对万物都有利但却从来不与万物争高争上,而准是处于众人都所恶的地方,故水的这种自然属性已经接近了道了。老子所谓的道,就是指事物的本源及其自然规律,水的自然属性已经接近了事物的本源及其普遍的自然规律,故曰“上善若水”。孔子也曾解释说:“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道家追求天之恒道,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反对人为干预自然。水流趋下,顺其自然,不争上也;争而为上,是人为也。水趋下而不争,是极自然的现象,故几于道,为上善者,故曰“上善若水”。善者,自然属性而已也。人道效法天道,争道不争高,天人合一,顺其自然。这是道家和儒家的共同之处。
(文章为子夏故坛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