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王阳明《传习录》中曰:“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谓至善。”这段话的大意是,无善无恶是天理宁静的状态,而有善有恶是心绪变动的结果。不因气而动,自然无善无恶了,这就是至善。天理是客观、公正、无私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理公道,众生平等,无善无恶。正如孔子所言:“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人心有别,见仁见智,便有善恶之别。这就是说,善恶起于人的心念。心即理也,心即道也。心念不起,一心遵循天理天道,则无善无恶。起心动念,为气所动,便有善有恶。人之心念的主观性,导致了善恶的相对性。以人的好恶来区分的善恶,有时是对的,有时是错的,所以是不能执着的。一旦执着,便会是错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礼记·乐记》中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圣人不因为善恶而扰乱天然,不因为私欲而失去静心。因为他们懂得善恶是人为的分别,顺应自然天理天道即可达到至善的境界。至善并非去恶而后之善,而是原本无恶之善。王阳明说:“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善恶就在你心里。遵循天理就是善,意气用事就是恶。大道从不在远,修行就在日常。我们要时刻注重自己的修养,坚持存天理、守本心,致良知、为善事,谨言行、勿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