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可能性有好的和坏的,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吗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2-04 04:22:12

既然我们认识到了事物的两面性,那么在工作和生活中,就应该让自己保持谨慎严肃的科学态度,竭力规避风险的发生。

规避风险首先要树立自信心,克服不良心理,打破束缚自己的心灵枷锁;其次要拒绝平庸,居安思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最后还要未雨绸缪,提前预防,最大限度地避免错误的发生。

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估自己,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是做好工作,规避“墨菲定律”,使自己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的前提。同时,有了正确的角色定位,也能提升自信心,游刃有余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这里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虽然角色与心理表现不相符,但其心理表现还是能为人们所接受,甚至受到称赞。例如,此人在担任领导后,一如既往与同事亲密相处,但不徇私情,坚持原则,虽然同事对这种“一本正经”感到不习惯,但还是受到大家欢迎。另一种是角色与心理表现不相符,同时又违背社会生活准则,如担任领导后,主观武断、处事不公、以权谋私等,那么理所当然受到谴责。

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扮演着多重角色,同时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例如,一个中年人,在单位是领导,他会在行为上处事严谨,原则性强,注意自身形象;回到家里则是家长,对父母恭敬孝顺,对子女严格要求,并在子女面前以身作则,言谈举止温文尔雅,善于指导孩子;他在公交车上是个乘客,受到委屈时可能会与别人争吵,等等。为什么同一个人充当不同角色、处于不同地位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这是受角色形象制约所致。

同理,我们在工作中,如果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能够干多少事,工作就能游刃有余,就能少出事故,少犯错误。但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做不了的事勉强去做,太简单的事又不屑去做,这样就容易出乱子、犯错误。

换句话说,在工作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使之与自己的角色相符,要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心理学研究表明,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比自己实际是怎样的人更为重要。自我认识正确,就能在心理上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恰到好处;否则,就像盲人骑马,不清楚自己的思想、行为到底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必然处处碰钉子、犯错误。

真正做到正确认识自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人不可能时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来观察自己。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人需要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

但是,基于外界的复杂多变,人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和干扰,往往不能客观地、真实地认识自己。通常情况下,不是抬高了自己,就是过低估计了自己。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因此,不仅中国有“人贵有自知之明”的名言,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说过类似的名言:“认识你自己。”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