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兑换信用货币的基本特点,简述不兑现信用货币的基本特点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2-04 08:03:14

不兑换信用货币的基本特点,简述不兑现信用货币的基本特点(1)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资本论》

现代货币是一种信用工具,是种可转让的债务凭证、债券,而信用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西方的货币银行学会告诉你,货币的信用价值来自于对应的、可兑换的实物资产的价值。

西方的这些货币金融思想,源自西欧的,古西亚……与东方的货币金融思想还是有出入的。中国的信用、金融思想是与文明一起诞生的,更接近货币的实质。

伏羲时代有个重要的文化遗产《易经》。易有三义:变易、简易、不易。变易是交易给双方所带来的变化;简易是交易解决双方的困境;不易是交易的原则(即诚信、守正)。易经是对交易双方、契约双方的概括和总结。

不兑换信用货币的基本特点,简述不兑现信用货币的基本特点(2)

《周易 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结绳和书契都是中国最早的契约和信用工具。契约”中“契”本义是书契,“约”本义是结绳。结绳出现最早,书契次之。

结绳是打着绳结的绳子,书契则是刻着横线或契齿的木片。如果二人发生借贷交易,就用一对绳子作为凭据。两根绳子制作完全相同(包括绳结的数量、绳结的大小、位置),这些都起到加密的作用。一般借方被称为左方,贷方被称为右方。到期时,贷方持着绳子去找借方讨债,而借方则对绳子进行比对验证,只有两根绳子“合同(合在一起相同)”时,才认账(书契的用法与结绳基本相同)。所以,中国最早使用的不是实物货币,而是这种信用货币(绳币)。

货币,以物换物的产物

在人类经济发展初期,“以物易物”的方式曾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有的部落擅长捕猎,有的部落擅长采集,剩余的产品又不宜存放,临近的部落自然会产生产品交换,人们规定了固定的交易时间和地点,交易也从以部落为单位,发展到以个人为单位,以物换物的集市。

以物换物最大的弊端是,你想用自己的产品交换别人的产品,但是别人不一定想要你的产品,那就需要去交换些更受欢迎的产品,有些价值的商品,这就是最初的货币。

游牧民族以家畜作为货币,狩猎民族以兽皮作为货币,农业民族以五谷和布帛货币,在亚细亚高原及西伯利亚以茶砖为货币,在非洲内地以盐板与奴隶为货币,在非洲东北部锡瓦绿洲的枣椰子仁为货币,在亚马逊上游以蜡块为货币,在冰岛与纽芬兰以干鳕为货币,在马里兰与弗吉利亚以烟草为货币,在英属西印度以砂糖为货币,在葡萄牙附近以象牙为货币……

中国在绳币和木契币后,开始使用贝币。不过贝币也并非纯粹的实物货币,依然保持着信用货币的特征。很多贝币实际都用廉价材质做成,如骨贝、陶贝(泥贝)、石贝等。

海贝能做装饰品,小巧易携带,辨识度高,放久了也不会腐败,因此是货币的不二之选。那住在海边的人人都是大富翁了?也未必,就算你能捡到海贝,还需要进一步打磨、钻孔和改造,才能成为真正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古人想出用铜来仿制海贝的方法,便出现了“铜贝”。货币就从“自然货币”演变为“人工货币”。

不兑换信用货币的基本特点,简述不兑现信用货币的基本特点(3)

不兑换信用货币的基本特点,简述不兑现信用货币的基本特点(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