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是“互联网 ”模式下的一种创新,是供给侧改革实践中的一项探索,也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及实体经济的一个有效路径。共享经济的实质,就是实现使用权的共享,而与标的物的所有权无关;是以赚取一定报酬为目的,标的使用权暂时让渡或转移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营模式。是基于“互联网 ”模式,利用网络支付、控制、定位、评价等技术手段的一种创新,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整合供给与需求,并在供需双方实现精准配置。
下面,老陈带你梳理一下共享经济运营的基础条件,并分享应用实例。
一、共享经济运营的基础及条件
首先,共享经济是人与人之间依存而共赢的消费理念,需要依赖能够共享使用权的庞大社会供需群体。因为,共享经济的双方一般都是个体需求与多元供给,使得个体用户在使用服务或交易时,能够对接自己所对应的需求客体,就需要有一个网络平台进行匹配。
例如,网约车都是属于共享公司,将需要乘车服务的个体匹配到最近提供服务的供体中,实现乘车与获利的共享满足。而共享公司通过收取佣金,来为公司管理获得利益,使得共享经济这种商业模式运营变得可持续。
其次,共享经济是对闲置资源进行的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等第三方平台,将供者闲置资源使用权的暂时性转移,实现了闲置资源社会化,提高了闲置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更多的需求方提供了生活便利,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而供方使得闲置资源的使用权暂时转移而获得了利益,就形成了动态的产业闭环,具有内在张力和可持续性。
再次,共享经济需要以信用为基础,奉行的是“双赢”的文化理念,并不断强化彼此之间的依存感。社交网站,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使彼此能够分享,信誉成为网络平台运作的基础,失信者将被逐出而丧失参与资格。因此,网络平台是极力培育、评价、监管和发展各类信用机制,如滴滴打车对司机的好评等。最后,共享经济面临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即所涉及的闲置资源对拥有者可能是一种沉没成本,如果通过平台使这种资源在市场上活跃起来,所得的收入会使持有成本有所降低。而共享经济体自身也存在着商业性的运营成本,它是网络平台为发展市场所进行的必要投入与预计产出。
二、共享经济应用扩展的实例
共享经济创新十分活跃,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已涵盖了多个行业与领域,并从内延和外延两个方面不断地扩展。这里仅列举四个方面。
第一、出行分享的模式。2016年共享单车开始崛起,它以移动化、线上化的特点,意外地成为了产业投入和资本聚集的焦点。而网约车市场是持续升温,其中的汽车分时租赁业务尤为耀眼,尤其主打新能源的汽车分时租赁有望得到跨越式发展。第三、是车位流动共享的模式。随着共享经济在我国的深入发展,停车位也逐步实现了共享模式。如青岛、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城市,正在陆续推广共享停车位业务。
注: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