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兴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兴欣新材”)创业板发行上市文件获受理。资料显示,兴欣新材是一家主要从事有机胺类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据悉,兴欣新材此前曾申报科创板IPO,后终止科创板IPO审核。
本次拟募资5亿元,将用于年产14,000吨环保类溶剂产品及5,250吨聚氨酯发泡剂项目、研发大楼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营收及净利增速加剧下滑 盈利能力不佳
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兴欣新材的营收分别为2.4亿元、3亿元、3.1亿元,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25%、3.3%,利润分别为0.39亿元、0.62亿元、0.6亿元,净利同比增长分别为59%、-3.2%。计算发现,近年营收增速加剧下滑,净利增速由正转负,掉头下降。经营业绩止步不前,利润缩水明显,若叠加今年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冲击,2020年业绩增长更不乐观,公司如何扭转不佳的经营现状?若公司不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资金实力以及技术实力,如何打开业绩增长空间?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和竞争层次越来越高,行业内企业数目也有所增加,部分龙头国外大型化工企业可能也会进入市场,价格竞争战尤为激烈,产品销售价格可能受到影响,公司利润下滑是否因毛利率不占优势,面对竞争为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压低价格?
公司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核心技术产品仅有哌嗪系列、酰胺系列产品。报告期内,核心技术产品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4.65%、87.16%和90.80%,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公司生产线略显单一,这类核心产品贡献8成以上营收,在一定程度上,公司抗风险能力减弱,公司有无计划投入研发开辟其它核心产品?
面临非专利技术失密风险 客户与供应商高度集中存风险
兴欣新材仅有12项专利技术,仅有6项为发明专利。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核心技术中,就催化胺解生产三乙烯二胺技术、脱硫脱碳剂生产技术及专用催化剂的制备技术三项技术。据了解,三项核心技术均为非专利技术。因非专利技术的特殊性,如果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或者出现大规模技术泄露,不仅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可持续研发能力,还会影响持续盈利能力。若专利被侵权,将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多大无法挽回的损失?公司如何维护好自己的核心技术?
此外,据观察,兴欣新材的供应商相对集中,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的合计金额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0.05%、58.55%和66.56%,前五大供应商占总采购额六成左右,其中向诺力昂采购的金额占比分别为35.23%、29.58%和34.41%,对诺力昂的依赖程度可见一斑。
但如果公司的主要合作供应商经营状况波动,或与公司的合作关系发生不利变化,导致其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地供货,这在短期内对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带来多大冲击?公司如何减少对前五大客户的依赖,可否给予回应。
同时,公司的客户集中度也较高,2017-2019年,公司前五名客户的合计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4.51%、42.88%、和47.99%。
公司主要客户销售收入占比较高,客户主要集中在电子化学品、环保、医药和化工行业。尽管公司与主要客户合作关系较为稳定,但如果主要客户流失或客户经营状况发生不利变动,或其给予公司订单量较大幅度减少,将会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对前五大客户是否存在议价能力不足的情形?公司是否需要加大对新客户的开发力度并向更多领域进行业务拓展?
关联方采购疑点重重 研发实力不及同行
据观察,2017-2019年,兴欣新材对六八哌嗪的材料采购占主要原材料采购总额的比例高达52.28%、44.45%、53.42%,这意味着六八哌嗪对于其生产经营至关重要。
翻阅2016年财报,兴欣新材从关联方处大量采购六八哌嗪,其中,向关联公司金利贸易采购该原材料2600万元,向另一家关联公司东兴化工采购456万元,仅向这两家关联公司的采购量就占当年六八哌嗪采购总额的38%。而这两家公司分别位列兴欣材料2016年前五大供应商的第二位及第五位。
十分蹊跷的是,在兴欣新材向东兴化工的采购中,其采购价格较向其他贸易商的采购均价高出近20%。而在本次招股书披露,子公司东兴化工公司已注销,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东兴化工是否涉嫌利益输送?采购的定价机制是否公允?公司是否为规避上市前期被监管部门问询关联交易而关闭东兴化工?
虽然这是2016年的发生的关联交易,时隔多年,拥有“前科”的兴欣新材是否还会“重蹈覆辙”呢?此前公司表示,不惜花费高于市场均价近两成的价格从关联方东兴化工处采购,是因为将其作为紧急订单生产的原材料提供商,那么如今东兴化工注销后,若在订单高峰期,公司如何保障原料供应,是否有交货延期风险?
2017-2019年,绍兴兴欣研发费用为868.78万元、976.94万元、1127.41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3.57%、3.23%、3.62%,远不及管理费用占比支出。因为招股书没有列举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均值,所以京融财经网特意去翻阅公司主要产业哌嗪行业内的主要企业,比如陶氏杜邦、中欣氟材、赢创特种化学(南京)有限公司、石家庄合汇化工有限公司、新乡市巨晶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发现公司研发投入不及同行。
公司研发人员仅有24人,占总公司在册员工人数比重为8.82%。目前行业内具备复合型专业背景、对下游应用理解深刻的研发人员较为缺乏,公司是否需要提高研发人员薪酬留住核心技术人才、同时不断引进该领域技术国际顶尖人才?若未来公司的研发进度不及行业发展趋势的演进速度,其产品竞争能力和经营业绩恐遭不利影响。作为技术型企业若研发滞后而丧失竞争力,如何在经营困境中突出重围?
除了研发实力逊色,绍兴兴欣新增产能消化也存疑。公司本次募投项目拟将全部用于投入年产14,000吨环保类溶剂产品及5,250吨聚氨酯发泡剂项目等,投资项目建设期为35个月,届时产能将大幅增加,但其是否具备足够的产能消化能力呢?
可以看到,公司现如今部分产品产销率正逐步下滑,也就是说,公司至少需要在三年内实现国内市场占有率翻倍,方能达到产销平衡。但其下滑的产能利用率和逊色的研发实力,届时还能否保持足够的产品竞争力,值得进一步观察。
财务数据存疑 存货高企资金流吃紧问题暴露
招股书显示,2019年兴欣新材实现营收3.1亿元,而其合并现金流量表中,2019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14亿元,与含税营收差值逾1亿元。往前溯源前几年,也有类似情形,因此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存在疑点。若是把差额归结于应收款项的增长额等因素,可是通过计算,2019年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应收项目总和仅超过3000万元,其中的差值到底是哪些?是否为财务造假?可否正面回应。
2017-2019年,兴欣新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20.98万元、8,665.66万元、3,976.33万元,经营现金流虽然一定波动,但整体下滑。而报告期内,应收账款分别为2,354.71万元、2,301.06万元、2,979.32万元,应收账款账目不断攀升,特别注意的是,2019年公司有一项目融资为应收款项融资,实属罕见,为何将应收账款额出售给银行进行融资?是极度缺钱吗?
2017-2019年,公司存货净额分别为8,266.75万元、7,957.59万元和8,938.34万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6.83%、23.76%和23.94%。存货规模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运营资金,造成现金流状况进一步吃紧。
此外,观察现金流量表,2018-2019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连续两年为负,筹资能力不足凸显,资金流大额流出主要系支付股利、偿付利息。
令人奇怪的,就在现金流欠佳的情况,2017-2018年公司连续两年分红2,508万元。这不禁想问,公司一方面自称筹资方式单一,获取的资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快速扩张,一方面还在阔绰大方分红?原因不得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