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构件名称图解,古建筑各部位名称图解专题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05-02 08:17:18

平板枋:

“平板枋”是清式建筑名称,在宋式建筑中称为“普拍枋”。宋代以后,随着阑额的加厚,普拍枋也逐渐加厚、改窄,至明代时几乎与阑额同宽。到了清代则窄于大额枋或额枋了,同时名称也改为“平板枋"。

古建筑构件名称图解,古建筑各部位名称图解专题(21)

平板枋

枋:

枋与梁一样是置于柱间或柱顶的横木,和梁所处的高度相差不多。不过,其走向上差别较大:梁是置于前后金柱或是置于金柱与檐柱之间的横木,而枋则是置于檐柱与檐柱,或是金柱与金柱,或是脊柱与脊柱之间的横木。简单地说,大多数的梁是与建筑的横断面方向一致的,而枋则主要与建筑的正立面方向一致。枋因位置的不同,主要分为额枋,金枋,脊枋等。

额枋:

“额枋”,也叫“檐坊”,宋代之前称为“阑额”。它是置于檐柱与檐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矩形横木。南北朝以前,这一构件多放置在柱顶,隋唐以后渐移至柱间。唐代时其断面的高宽比大约为2:1,其侧面略呈曲线形,称为“琴面”,转角处不出头。宋代时其断面的高宽比大约为3:2,转角处有出头,出头有一般的出锋或是做成近似后代的霸王拳式样。明清时期,其断面已近于方形,出头部分大多作霸王拳形式。“霸王拳”就是其中间有三个凸半圆线,两端有两个凹半圆线,它们连续组成的花状头式梁枋枋头装饰。

金枋:

“金枋”是清式建筑构架名称之一,也是枋的一种。枋是搭在梁头与梁头之下,柱头与柱头之间的横木,走向与梁垂直,与建筑的正立面平行。额枋是位于檐柱与檐柱之间的枋,而金枋则是位于金柱与金柱之间的枋。金枋有上、中,下之别,即上金枋,中金枋,下金枋。

脊枋:

“脊枋”也是清式建筑构架名称之一,也是枋的一种。枋是搭在梁头与梁头之下,柱头与柱头之间的横木,走向与梁垂直,与建筑的正立面平行.简单地说,脊枋就是脊柱与脊柱之间的枋,但有些建筑构架中并没有脊柱,所以脊枋也可以说成是脊瓜柱与脊瓜柱之间的枋。其实,通俗地说,脊枋也就是枋中位置最高的枋,处在建筑物的屋脊位置,与脊檩构成建筑的屋脊骨架。

大额枋:

清式建筑构架中的枋名。在较大的建筑物中,往往有上下两层额枋,其中处在上面的较大的额枋,就叫做“大额枋”。大额枋在宋式建筑中称为“阑额”.

古建筑构件名称图解,古建筑各部位名称图解专题(22)

大、小额枋

小额枋:

“小额枋”也是清式建筑构架中的枋名,在有上下两层额枋的较大的建筑物中,处在大额枋下面的较小的额枋,就叫做“小额枋”。小额枋在宋式建筑中称为“由额”。

普拍枋:

“普拍枋”是宋式建筑构架中的枋名,相当于清式建筑中的平板枋,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承托斗拱。普拍枋的位置在阑额和柱头上,而柱头斗拱则置于普拍枋之上,这样一来自然加固了柱子与阑额的连接。斗拱在不断的发展中,在建筑中的运用逐渐增多,特别是补间铺作的增加,让阑额的负荷增大,因为补间铺作不用蜀柱,人字拱之类,而用大斗,相对较窄而薄的阑额不宜承坐大斗,所以便产生了“普拍枋”这一构件。

古建筑构件名称图解,古建筑各部位名称图解专题(23)

普拍枋

桁:

“桁”也称为“檩”,檩也就是小式大木建筑中的桁。桁放置在枋的上面。确切地说,桁就是架于梁头与梁头之间,或是柱头斗拱与柱头斗拱之间的横木。桁的断面多是圆形,这也是它与枋的不同之处之一。桁根据具体位置的不同,分为檐桁、金桁、脊桁,也就是檐檩,金檩,脊檩。在中国的南方,一般称桁,檩为桁条和檩条。“桁”在宋式建筑中叫做“槫”。

古建筑构件名称图解,古建筑各部位名称图解专题(24)

上一页23456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