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选择性地屏蔽某人,朋友圈选择性屏蔽别人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05-15 10:27:33

朋友圈选择性地屏蔽某人,朋友圈选择性屏蔽别人(1)

员工不转发公司广告到朋友圈被罚1万元且开除?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这一“奇葩”案件做出裁决:用人单位违法!

微信朋友圈几乎是如今人手必备的社交平台,不少企业将其视为“广告牌”,希望能通过员工的转发吃上一口私域流量。许多“打工人”为了饭碗,只能遵照老板指示,可这不仅扭曲了朋友圈的观感,有的还搭上了自己的“人设”——被视为“微商”,遭亲朋好友屏蔽。

与此同时,“关闭朋友圈一年后的变化”“朋友圈已经没有了生活的痕迹”接连登上微博热搜榜,跟帖近万。变了味儿的朋友圈,你是否还在“营业”?

有人想逃离 实现“朋友圈自由”不容易

微博大V“协和医生DO先生”说,自己从年初到现在都没有发过朋友圈,这还要从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说起。

“我是一名医生。今年年初,我爷爷因为脑出血住院,我赶回老家和当地医院的医生沟通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爷爷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于是我就赶回了工作的城市。”“DO先生”说,自己返回后,爷爷病情突然恶化,当天下午就离开了。而在那天,他在医院连续抢救了两位病危患者,却无法挽救远在老家的爷爷,这样的反差让他感到深深的无力和自责。

“我在医院抢救两位患者,却救不回自己的爷爷。”那天,“DO先生”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缅怀,却没想到有“好友”回复:“抢救两个病人也要炫耀 一下?”“真没想到连这种事情都会有人抬杠,作为一名医生抢救是几乎每周都在发生的,‘炫耀’从何而来?”“DO先生”说,自己开始明白,朋友圈里,有同事、家人、好友,也有陌生人,发朋友圈之前删删减减诸多顾虑,倒不如索性不发了。

很多像他这样失去了“朋友圈自由”的人,选择了“关闭”或“三天可见”。“现在朋友圈里的人太杂了,快递员、维修工都在好友列表里,有时候想发点东西,还要各种分组屏蔽”“微商、广告、工作信息,几乎占据了朋友圈的全部,自己用心编辑发送的内容也没几个人关注”“偶尔发一条朋友圈,还要被父母截图发到家庭群里做‘阅读理解’,实在太令人窒息了”……

朋友圈选择性地屏蔽某人,朋友圈选择性屏蔽别人(2)

在微博话题中发起的一项近10万人参与的投票中,选择“经常发”的网友仅占11%,“时不时发一下”的占35%,“基本不发了”的占54%。济南日报记者发出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仅16.36%受访者的朋友圈对全部好友“可见”,其他受访者均设置了“三天”“一个月”等可查看的范围。50%受访者在发布朋友圈时会选择性屏蔽某些好友。

有人很着迷 舍不得“万能的朋友圈”

2012年4月,微信4.0版本推出朋友圈功能,用户可以在朋友圈中发布图片、视频、文字等信息,通过“点赞”“评论”等功能实现信息互动,成为人们广泛运用的一种社交手段。有人说,那时候的朋友圈像是一本公开的“日记”,有人喜欢在旅游时发布“九宫格”,对照片精挑细选、文字细心酝酿,被大家戏称为“朋友圈艺术家”;有人用它记录每天的流水账,分享美食和见闻,让远方的好友知道自己的动态;有人热衷于评论和点赞,像“皇上批奏章”一样活跃在每个好友的动态下,以此联络感情……

而在不知不觉中,朋友圈里的关系不再只是“朋友”:大量微商挤入,朋友圈成了大卖场;保险、中介“乱入”,朋友圈成了“广告位”;还有一些好友当起了公司动态的“搬运工”,把自己的生活点滴藏得严严实实。即便如此,还是有人热衷于发朋友圈,在现实与虚拟社交的交界处,寻找存在感。

市民刘女士是一名自由职业者,靠编织手工制品维持生活。对她而言,朋友圈里的每一位好友都是自己的隐形客户,每天她除了固定发两张自己工作时的照片和玩偶的照片之外,还会像“汇报工作”一样,用带着定位的动态公开自己的生活——“今天便利店的关东煮搞活动啦,9块9可以买五串,大家快‘冲’”“又来吃肯德基了,今天店员叫错了号码,送了我一块脆皮炸鸡”“咖啡馆隔壁桌的情侣在吵架,偷听到好多与我无关的八卦”……“有人说,要绑架我特别容易,打开朋友圈就能看到我在哪里。”刘女士平均每天坚持“营业”10余条朋友圈,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不被朋友圈里海量的信息淹没,也想要记录自己的生活,哪怕是流水账,日后也是美好的回忆。“混个‘脸熟’是有用的,有一次我在朋友圈咨询怎样办理社保,十几个好友给我私信转发相关的内容、推送咨询电话,就是这么‘万能’!”

有观点表示,记录这些细碎无奇的小事,只是为了让自己记住一些时刻和片段。它们对别人毫无意义,但对我们自己却是“人生意义”的某种自证。

调整好心态 自己的朋友圈自己做主

2017年,“90后”孔玉就尝试关闭了朋友圈。“那时候我刚刚买了房子贷款压力很大,日子过得紧巴巴,每当看到朋友圈里缤纷多彩的生活,心里会很焦虑。”孔玉说,关闭朋友圈之后她更专心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处处跟别人比较。

“没有关闭朋友圈的时候,我常常会为了发朋友圈而去做某件事,比如去网红店打卡、去拍写真,拍照一分钟修图两小时,这都只是虚荣心作祟,为了收获大家的赞美而已,我发现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本心。”孔玉说,朋友圈会给自己一种虚幻的“我很受欢迎”的感觉,但事实上,根本没有几个人真正在乎你朋友圈的内容,毕竟能交心的朋友经常打电话、见面,也不太关心对方朋友圈里发了什么。

关闭朋友圈也会带来一些困扰。孔玉经常被新加的好友询问“为什么屏蔽自己”,无奈之下她打开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动态,声明自己只是不玩朋友圈,并没有屏蔽任何人。不关注朋友圈的这几年,孔玉说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戒掉了把社交平台当做“秀场”的心态。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78.18%受访者承认自己在发布朋友圈时,会对内容或自己的真实生活进行美化。34.55%受访者会因为朋友圈的“社交形象”管理产生压力。朋友圈的负面信息或言论、带给自己的社交压力和焦虑感、对好友生活状态不感兴趣、存在比较和攀比等,都是大家逐渐厌倦朋友圈的原因。

朋友圈选择性地屏蔽某人,朋友圈选择性屏蔽别人(3)

朋友圈选择性地屏蔽某人,朋友圈选择性屏蔽别人(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