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舞曲有五拍的吗,为什么圆舞曲用三拍子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05-16 15:28:36

安娜梦见自己在铁轨下,火车呼啸而过

在影片91分17秒—93分22秒处,安娜卧轨自*,眼睛沉重地闭上,烛光渐渐熄灭……最后独白:“主啊,原谅我所有的错。”响起的音乐则是《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副部主题音乐——气息宽广的弦乐,使音乐柔和起来,虽然浸透了悲哀,但充满了对生命的眷恋。在这样的音乐里,你不会流泪?柴可夫斯基认为,这个乐章的气氛“和安魂曲非常近似”。而这段副部主题的旋律和情绪便近似于“安魂曲”,这也符合作曲家曾有的一个“热烈的愿望”,即要“抹去悲伤的眼泪和减轻受苦难的人类的苦楚”。在这幕电影里,这段音乐成了安娜的“安魂曲”。

圆舞曲有五拍的吗,为什么圆舞曲用三拍子(37)

圆舞曲有五拍的吗,为什么圆舞曲用三拍子(38)

终于无法承受现实的安娜卧轨

“伸冤在我,我必报应。”这是列夫·托尔斯泰为《安娜·卡列尼娜》的题词,也是对安娜最终命运的一个注解。对这一题词,叔本华的解释是:任何人无权评判、报答和惩罚别人,存在着“永恒的审判”。托尔斯泰说:“……人做的坏事,其后果将是所有那些不是来自人们,而是来自上帝的痛苦,安娜·卡列尼娜也感受到这痛苦。”

安娜破坏了道德,然而,不仅上流社会,就是作家自己都无权审判她。她的自*体现了永恒的审判。魏烈萨耶夫的解释则是:“安娜追求真正的爱情,是活的生命的要求。

但她却怕人谴责和失去上流社会里的地位,她使光明磊落的感情沾染上虚伪,她还沉溺于爱情甘当一个情妇,因而只能默默无言地俯首接受最高法庭的审判。”托尔斯泰很赞赏这种看法,虽然这不是他原来的想法。

圆舞曲有五拍的吗,为什么圆舞曲用三拍子(39)

小说的结尾

“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安娜是凡人,她不是极善之人,更不是极恶之人,终被旧道德所束缚,也逃脱不了命运的惩罚。安娜,是一个自我觉醒的女人,追逐着真爱,追求着生命的意义,而不会像周围人一样醉生梦死;安娜,又是一个背负传统的女人,作茧自缚,在社会的羁绊下无力挣扎;安娜,还是一个没有独立地位的柔弱女人,自我定位的偏差、强烈的占有欲最终让她走向毁灭。

只是,看着这样的结局,总有些不甘心。尤其是沉浸在老柴的音乐里,更能感受一股透心的伤悲。其实在这部名著里,悲剧的人物不仅仅是安娜,列文又何尝不是,隐居乡间、祷告上帝的列文能找到全新的出路吗?可能,未来只是可能。

小说的结尾,列文怀疑人生的意义,甚至要以自*解脱,最终获得的启示是:“为了灵魂而活着。”而他决定的未来是:“我照样还会跟车夫伊万发脾气,照样还会和人争论,照样还会不合时宜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可见安娜和列文都与社会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安娜的冲突表现在家庭和伦理领域,列文则主要在社会和经济领域,是更广范围内同社会的冲突。这种冲突随着安娜的逝去消失了,但在列文的生活里,照样还会存在。

那个时代的柴可夫斯基,同样和社会发生着激烈的冲突。贵族出身的他,没有足够的勇气走到沙皇的对立面,只能逃避现实,或者在痛苦中煎熬。他说:“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忧郁的时代,只有艺术能吸引我们躲开这个沉重的现实。”而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之间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最终也无奈地画上了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在创作并演出了《第六(悲怆)交响曲》之后不久,他便匆匆离开了人世。

所以,用老柴的音乐来诠释安娜的悲剧更具深意,那音乐本身就是对一个无望的时代的控诉。而安娜的悲剧也为老柴的《悲怆交响曲》提供了一个形象的注解,那一颗绝望而破碎的心,是安娜的,也是老柴的。

乐曲

《第六(悲怆)交响曲》(OP.74):

第一乐章:慢板,转不很快的快板,b小调, 4/4拍子,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温柔的快板,D大调,5/4拍子,三部曲式。

第三乐章:甚活泼的快板,G大调,4/4拍子,谐谑曲与进行曲,混合而无发展部的奏鸣曲式。

第四乐章:终曲,哀伤的慢板,b小调,3/4拍,自由的三段体。

注:电影《安娜 ·卡列尼娜》(1997年版),由法国著名演员苏菲·玛索饰演安娜。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贯穿整部影片。

本文头图选自俄文版豪华插图本《安娜·卡列尼娜》

其余图片均来自电影《安娜·卡列尼娜》(1997年版)

作者 | 木火

图书编辑 | 宋启立

本期编辑 | 陈沛雪

上一页678910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