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压马的方法,过河压马的正确方法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05-24 09:26:16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四团二连知青照

我们两人先是一人找了一副骑马用的嚼子,就是一种铁匠专门打制的、套在马嘴上的马具,由两根打制的、两头儿都有眼儿的铁棍儿和若干个铁环联接组成,用缰绳控制。骑马用的嚼子铁棍是直的,勒在马嘴上,只要一拉缰绳马就会很疼,要是使劲儿大了,能把马嘴勒出血来。人是万物主宰,性子再烈的马只要套上一副嚼子就得听从人的指令,就是想反抗,一勒嚼子马也就老实了。拉车的马用的嚼子就不是直的,而是有大约90度的缓弯,驭手拉的时候马相对要好受一些。

我们找连队保管员要求给找两块能垫在马背上的东西,他从一个旧蒙古包上用的、已破碎的羊毛毡片上剪下来两块,给了我们两人一人一块,垫在马背上,要不骑马的人屁股会硌破的。马镫肯定是没有,就是有也没地方挂,马镫只能挂在正规的马鞍下面。偶尔有一两次我还能把连队通讯员用的专用马鞍和马镫备上,当然是在人家不用的时候,但这样的机会不多。通讯员每天要去团部取信,整个连队里只有一副正规的鞍具,基本上没有让我们使用的机会。

正确压马的方法,过河压马的正确方法(13)

荒原景色,当年压马就骑行在这样的荒原上

我们两人就这样开始了几个月的马背生活。

坐下有了马,我们就可以到处走走。先是到近的地方,兄弟连队、蒙人的放牧点等都去过。后来马可以跑了,我们就到更远的地方去,到二团等其他团,到几十里地以外的阴山脚下,当然还得看天气,若风太大就不敢出去太远。

当时四团所管辖的地域面积有460多平方公里,在汉代以前四团所在的地域还大部分都是水面,史称屠申泽,至今四团二连附近的阴山坡上还能隐约看到有相对整齐的水印,说明当初的水面曾一直延伸到阴山山坡上。屠申泽曾与黄河的北河连通,后来黄河改道南移,屠申泽才逐渐干涸,成为荒漠和半荒漠地带。

正确压马的方法,过河压马的正确方法(14)

荒原景色,当年压马就骑行在荒原上

曾几何时,这里也是先人们屯垦戍边、与匈奴征战的古战场。四团界内还有一些著名的古迹,比如建在四团四连附近阴山哈隆格乃峡谷山坡上的鸡露塞,曾是汉代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了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瓮城建筑。

有考证说,匈奴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曾经避居鸡鹿塞石城达八年之久。现在鸡鹿塞已不在农场范围之内,而划归磴口县管辖了,其文物保护的地位也不断提高。上世纪90年代我去时,鸡鹿塞还是“磴口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2006年已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四团二连附近的高阙塞是战国时期赵国长城的一处关塞。还有我们四团七连和和沙金套海苏木附近的窳浑故城墙遗迹,在汉代时曾是朔方郡下一个数万人规模的窳浑县城,附近还有汉墓群遗存。

正确压马的方法,过河压马的正确方法(15)

建在阴山哈隆格乃峡谷山坡上的鸡鹿塞在四团四连附近,曾是汉代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了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瓮城建筑。于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代时匈奴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曾经避居鸡鹿塞石城达八年之久。压马时这些地方都曾经过。现在鸡鹿塞已划归磴口县

内蒙古兵团初建时,这些汉墓被我们四团七连的知青挖了不少,他们只是为了取用坟墓里的汉砖,用以营建盖房。直到内蒙古自治区文物部门发现赶来制止,才停止挖坟,但已破坏了不少。现在四团七连的礼堂还存在,这个礼堂地基上面的五层砖全部都是从汉墓中挖来的汉砖,这也成为文革极左年代破坏文物的见证。

这些著名的历史遗迹我们压马时都曾经到过,但是那时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很差,这些文物古迹也没有任何标识,在我们看来,就是一圈石墙,一段土坡或一片被人挖的面目全非的墓地,我们骑马经过,都没有下马仔细地看看,更没有游览一番,抒发怀古之情。直到多年后我们再重返内蒙时,才去认真看一看这些著名的历史遗存。

正确压马的方法,过河压马的正确方法(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