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的悲剧》,埃勒里·奎因著,唐诺译,新星出版社,2017年1月。
在推理小说中,往往会冒出一个比侦探更聪明的人,比侦探更早发现凶手,但这时凶手会把他*死。这也是推理小说的常见套路。这个套路让推理小说的节奏有点诡异,也和实际生活有很大出入。然而这些套路化的叙事方式,看似拖拖拉拉,其实是为了让读者能够看到更多的线索和伏笔。“推理小说是虚构的,是作者和读者在纸上的竞技较量。侦探和读者天生不公平,因为作者在写的时候已经知道了答案,而读者得通过作者的描写来猜测作者的脑洞,所以作者就需要让侦探的‘磨叽’来拖住时间,让侦探若有似无地提醒读者一些线索。”
2
助手形象套路
“哦,这真是太神秘了”
助手的形象比起侦探,要更加固定呆板。侦探们往往是天才,有一些怪癖,可他们天才的方向不一样,怪癖的点也不同,然而助手的平庸却如出一辙。
助手为什么总要“卖傻”?陆烨华回答道:“助手会把现场观察到的任何细节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然后再去帮读者问出问题:‘这是怎么回事?’一方面是为了告诉读者这个地方有线索,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这种写法来烘托整本书的气氛。助手的台词往往是‘这真是太神秘了’‘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可怕的事情?’其实如果让侦探发言,他的台词可能是‘好无聊’,如果这样,这本书就没有卖点和悬疑了。”
3
凶手形象套路
“死亡三问”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凶手的特征,陆烨华的回答是:“矛盾”:“凶手既然能够聪明到设计出那么天才的诡计,为什么他还会傻到要*人呢?”凶手往往在一本书的前半部分聪明无敌,侦探和助手、读者看到现场时,都会惊呼好厉害,这是恶魔的智慧。但等到后半段,侦探需要他上钩的时候,他便开始变得愚笨。
推理小说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套路:侦探给后半段变“笨”的凶手下套,而凶手也会乖乖落入陷阱。陆烨华描述了一个情节:“侦探什么都推理出来了,但还有一个证据没有拿到,需要凶手亲口承认。这时侦探会故意放个破绽,在案发地说有地方还留下一个指纹,然后就回家了。但侦探其实联合一帮警察助手,偷偷躲在厨柜里。半夜时凶手竟真的傻乎乎地溜进来,想擦掉莫须有的指纹。等他潜入到房间中央时,‘嘣’地灯就开了,所有人一拥而上,高唱‘Happy Birthday to you!’开个玩笑,之后当然凶手就这样落网了。”
所以凶手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形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剧情服务,作者需要他这时聪明,他就得聪明,作者需要他傻,他就得傻。因为需要他傻时如果他再聪明,侦探就破不了案了。
凶手被指认后往往还会发出“死亡三问”——你怎么知道?你是什么时候知道的?你有证据吗?请记住,只要凶手问出这三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他就是凶手“实锤”了。
当侦探指着凶手说“凶手就是你”时,凶手会反问:“你怎么知道?”接下来侦探便开始他的推理,而如果凶手不问的话,侦探就无法推理下去,所以凶手一定会问为什么,因为在推理小说中,读者需要看到侦探的推理过程。
凶手的第二问是:“你是什么时候知道的?”侦探往往会答:“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了。”我们看到这句话会很想寄刀片给作者:你从一开始知道了,为什么你到现在才说?非要等到凶手*了那么多人后,侦探才开始盘问凶手,这个是前面吐槽过的。
凶手的第三问是:“你有证据吗?”凶手问到这句话时已经气急败坏,它暗含的意思是:“无法反驳了,你说得都对,但是我不承认,没有证据你能奈我何?” 这时侦探会说:“我有证据,就在刚刚我给你下了一个套儿。”然后开始解释自己做了哪些事,凶手又如何乖乖进入了侦探设定好的圈套中。
直播回顾短视频:推理小说是最套路的小说。
新京报文化云客厅——云享文化生活,live每周不停!
更多直播活动,欢迎关注新京报书评周刊微信、文化客厅微信、新京报APP文化频道、新京报书评周刊微博活动预告。
撰文|罗拉
编辑|吕婉婷 罗东
校对|危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