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制作陶器过程简洁,鲁滨逊制作陶器的过程是何启发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10-28 15:56:44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中,刻画了“鲁滨逊”这个鲜活的角色。出身中产阶级的鲁滨逊,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冒险者。他放弃了安逸的生活,执意乘船出海冒险。在他不幸流落荒岛后,便主动改造这座岛屿,使其变得舒适宜居,还自封为岛屿的总督。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被人们称之为“鲁滨逊精神”。

在“鲁滨逊精神”的鼓舞下,一代又一代英国人前仆后继。他们不知疲倦地开拓着殖民地,将帝国的边缘一再扩大。正是这些人的努力,造就了不世出的日不落帝国。

鲁滨逊制作陶器过程简洁,鲁滨逊制作陶器的过程是何启发(1)

鲁滨逊其人

百年之后,历史再一次重演。在儒勒·凡尔纳的笔下,五个美国人在南北战争期间被俘。他们乘坐敌军的气球出逃,却流落到了一个荒岛上。这些人将岛屿命名为林肯岛,并以美国的人名、地名,来为岛屿的各处角落命名。在他们的辛勤耕耘之下,林肯岛渐渐变得舒适宜居,甚至还通上了电报,从而成为了一片美好的世外桃源。

这部小说的名字,叫做《神秘岛》。而这背后的精神,则是美国人信仰已久的“美国梦”。

鲁滨逊制作陶器过程简洁,鲁滨逊制作陶器的过程是何启发(2)

《神秘岛》

从“鲁滨逊精神”到“美国梦”,历史的车轮在缓缓前进,新旧霸权掌握者也在缓缓轮替。但无论如何轮替,历史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在重演,绝无例外。

这两段漂流记,都堪称是人类文明史的“快进版”。人类花费了很多年,才算是从蛮荒时代,一步步跨越到了文明时代。而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们,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便完成了这个目标。

单单站在鲁滨逊的角度看,他的生活历程,无疑就是一部快进的欧洲文明史。我们可以通过他的经历,来回溯这一段历史的诸多细节。

(一)新石器时代,不仅是磨制石器

很多人对于新时代石器时代的认识,还停留在历史课本上的描述。在他们看来,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都在用敲打的方式来制造石器。新时期时代的居民,则用磨制的方式来加工石器。所以,新石器时代的最大区别标准,便是石器的加工方式了

这个判定标准没有错误,但他们忽略了关键的一点:为什么这个时代的人,能有那么多的时间来磨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为什么就不行呢?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因为此时的人类,已经开始尝试定居——因为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大都是成批出土。如果没有大型的定居部落,就不可能出现如此大批量的石器。当他们定居之后,在无需劳动的闲暇时光里,人们便可以改进石器的工艺,从而加工出大量精致的磨制石器。

在人类的早期文明史中,定居无疑是耐人寻味的一环:人类为什么会选择定居

这个答案也不难寻找。人类的定居,通常与农耕相辅相成。为了守护种下的植物,以及防止被驯养的动物逃跑,人类只好选择固定的居住点,以守护这些尚未长成的食物。久而久之,植物便进化为庄稼,动物也进化为家畜。

与此同时,他们也需要干净、便携的容器来储藏食物。于是,陶器应运而生。如果我们去博物馆参观,就会发现:最早的陶器大都诞生在新石器时代,它们与大批出土的磨制石器,属于同一时代的文物。

新石器时代,并不仅仅包括磨制的石器,还包括精心呵护的庄稼,被驯养的牲畜,以及大规模出现的陶器。

那么鲁滨逊的新石器时代是什么样子的呢?

他什么都有,石器除外——因为他并不需要石器了。

(二)鲁滨逊的新石器时代

鲁滨逊在刚刚流落荒岛的时候,他从沉船上捞回了很多工具和武器。但这些东西,都是很难复制的。毕竟荒岛上没有任何可用的机械,如果想要制造枪支弹药,那真是难上加难。如果他想要生活下去,就必须要打好基础,从狩猎采集时代从头来过。

鲁滨逊亲手烧制了很多陶器,因为他在这方面并不专业,所以他在烧陶的过程中屡遭失败。虽然大部分陶器,都在中途纷纷碎裂,但一部分陶器还可以勉强使用。虽然花了很大力气,但是他总算闯过了这一关。

鲁滨逊的笨拙,恰好符合现代社会居民的特征:社会的分工已经高度细化,很少有人掌握完整的独立生活技能

在文明社会中,想要买到面包并不是难事。但身在荒岛的鲁滨逊,如果想吃上一口面包,就要在农田耕作上耗费心血。而对农田的维护水平,也是评判新石器时代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不过,此时的鲁滨逊拥有着中世纪人民的思维,手里还有厉害的火器,如果他想保护自己的农田,那当然是易如反掌。

鲁滨逊制作陶器过程简洁,鲁滨逊制作陶器的过程是何启发(3)

种田的鲁滨逊

当那些掠食小麦的鸟儿落入农田时,鲁滨逊立刻用枪弹招呼它们,还把这些鸟统统挂在了农田附近。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其他的鸟敢过来了。

这种做法,其实就是鲁滨逊对绞刑的“活学活用”。如果把犯人放在绞刑架上吊几天,不仅能够让罪犯死得很难看,还能带来极好的*鸡儆猴效果。唯有拥有中世纪思维的鲁滨逊,才能想出这样的高招。

当然,此时的鲁滨逊,还并未跨入文明时代。鲁滨逊的前半生唯利是图,几乎毫无底线。这样的人,或许能成为强大的征服者,但却很难独善其身。被皮萨罗干掉的西班牙冒险家巴尔博亚,便是鲁滨逊的前车之鉴。

是什么让鲁滨逊从一个残酷的掠夺者,变成了一个合格的殖民者呢?

是《圣经》。

(三)左手圣经,右手刀剑

真正的殖民者,绝不能仅靠刀剑和火药开疆拓土。如果不能改变被殖民者的信仰,恐怕很难得到长治久安的结果。我们纵观殖民史,便不难发现,无论是征服印加帝国的皮萨罗,还是征服阿兹特克的科尔特斯,他们的大型征服活动,往往伴随着《圣经》而行。

当宗教与战争融为一体时,信徒便会为征服者大开方便之门。有了这些人的帮助,征服的历程会变得容易很多。没有征服者愿意屠城——如果把当地土著全都*光了,还有谁肯帮他们劳动呢?

想要成为宗教的传播者,自己就必须成为宗教的信仰者——哪怕是假惺惺的信仰者,也没关系。

鲁滨逊在流落荒岛后不久,一场疟疾摧毁了他的心理防线。此时此刻的鲁滨逊,将这场重病视为上帝的惩罚。从此他才明白,在他无法触及的世界里,永远存在着无法掌控的力量。

天不怕地不怕的鲁滨逊,第一次向上帝诚心忏悔。与其说这是信仰,倒不如说是萌生了敬畏之心。只有心存敬畏的人,才能在做事情的时候有所收敛,并留下余地,才能在这个社会上更好的生存下去。

当野人“星期五”来到荒岛时,鲁滨逊放下了火枪和刀剑,然后捧起了《圣经》,将书中的故事为他娓娓道来。在思想和武器的双重胁迫下,“星期五”成为了一个忠诚的伙伴,并追随了鲁滨逊一辈子。

鲁滨逊制作陶器过程简洁,鲁滨逊制作陶器的过程是何启发(4)

鲁滨逊与星期五

那本不起眼的《圣经》,成为了欧洲各国征服世界的最大本钱。

一不留神间,人类对上帝的虔诚,便席卷了大半个地球。

(四)征服者留下的后遗症

《鲁滨逊漂流记》刚刚出版时,英国仍然处于向上的发展期。比起之后那个恢宏的日不落帝国,其实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但没有人忽略“鲁滨逊精神”的作用。英国的国旗与驻军,很快便席卷了大半个世界。

当然,殖民主义不可能永远持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强国沦为一片废墟。他们对殖民地的掌握,也被大幅度削弱。殖民地的本土居民纷纷发起暴动,最终成为了独立的国家。然而,英国为他们带来的影响,却始终挥之不去。

哪怕脱离了殖民者,很多国家的国旗上,仍然残存着英国的米字旗标志。这不仅是文化的认同,更代表着对昔日宗主国的依靠。

鲁滨逊制作陶器过程简洁,鲁滨逊制作陶器的过程是何启发(5)

澳大利亚国旗是其中的代表

时至如今,英联邦这个组织仍然存在。其中的成员国,大都是昔日英国的殖民国。而这个联邦的最高领袖,仍然是英国的现任女王。他们是日不落帝国的残躯,也是一个庞大的文化共同体。在上世纪80年代,女王曾经为了英联邦的利益,向撒切尔夫人寻求援助。虽然后者拒绝了女王提出的条件,但英联邦的影响力仍然可见一斑。这种文化凝聚力,无疑与昔日的《圣经》,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

而这一切的根基,则来源于发轫于欧洲的千年文明史。而鲁滨逊在荒岛上的这些生活经历,则相当于欧洲文明史的快速回放。它宛如一个双面镜,一面照耀着人类的开拓与进取,另一面则可窥视到开拓之路的血腥与残忍。

若将两者合并,便是完整、立体的欧洲文明史

(完)

参考书籍:

《鲁宾逊漂流记》,【英】丹尼尔·笛福

《人类群星闪耀时》,【奥】斯蒂芬·茨威格

《撒切尔夫人传》,【英】查尔斯·莫尔

《陶瓷简史》,【中】有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