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封控在家,陪孩子上一年级数学课时,突然想了一个问题,就是“ 、-、×、÷”怎么来的,于是就查了一些资料,整理如下。
总的来说,数学符号的发明及使用比数字要晚,但其数量却超过了数字,现在常用的数学符号已超过了200个。其中,最常用的“ 、-、×、÷”四个符号,最早出现的是“ ”号。“-”号和“×”号都是在“ ”号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 ”号产生于16世纪,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魏德美发明的。魏德美特别擅长计算,专门为政府计算征收税金的税率,以及商人借钱和还钱时的利息。在运算符号被发明出来之前,人们只能用数字来计数,却无法表示出演算的过程。这给魏德美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为了简化当时的计算方法,魏德美废寝忘食的研究。有一天,他自言自语道:“在横线上加一竖,就可表示增加的意思。‘ ’符号就叫加号吧!”加号研究出来之后,魏德美很快又创造出了第二个运算符号,他说“从加号中拿掉一竖就是减少的意思。“-”符号就叫减号吧!”就这样,“ ”号和“-”号诞生了。“ ”号和“-”号虽然是由魏德美创造出来的,但是真正将它们推广开来的,是法国的毕耶塔。毕耶塔在他撰写的一本关于代数方面的书中第一次提出用“ ”号和“-”号来表示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并被人们接受。
另一种说法是,在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lu”(“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 ”号。“-”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一开始简写为m,再因快速书写而简化为“-”了。
17世纪中期,英国数学家欧德莱发明了“×”号。欧德莱认为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就把“ ”扭转45度角之后得到的“×”定义为乘号。
“÷”号也是在17世纪被发明出来的,它的发明者是瑞士数学家哈呐。哈纳认为,除法是将一个数分解出来,于是他便利用了条横线将一个完整的东西切开的寓意,“÷”号即表示分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