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世界的字有成千上万,按照英文打字机的逻辑,如果要符合“所见即所得”的特点,那么这些方块字势必得像那些字母那样平铺在键盘上,可是这又是不现实的。
由于中文打字机的设计难度堪称“地狱级别”,因此当时很多外国人都在笑话中文的落后与不便,认为中文打字机难以创造。
在100多年前的美国报纸上,就曾刊登了这样一则笑话:
一个有两个房间那么大的机器,机器有个三米框的键盘,键盘上有五千多个按钮。
打字员想要使用这个中文打字机,就需要手脚并用,人站在键盘上上蹿下跳才行。
别说外国人了,当时连本国的人都认为汉字和键盘打字机难以兼容,似乎就是传统中国与技术语言现代性的不匹配,是汉字的落后。当时不少人,都希望彻底摒弃汉字转向拉丁字母。
虽然当时很多打字机巨头公司都完全放弃了中国市场,但国内仍然有人坚持不懈地想要靠自己的力量造出中文打字机。
不过世界上第一台中文打字机却是美国传教士谢卫楼发明出来的,据说这台打字器体积大,操作大,完全推广不开……
1915年,留学生祁暄利用当时流行的“组合理论”,发明了一种中文打字机,有点类似于偏旁部首组合法,比如“好”字可以分为“女”和“子”,而“女”和“子”又可以与其他部分组合成新的字。听起来好像挺是那么一回事,减少了很多重复的按键,然而在具体实操时,打字需要人工检索字模,打字效率极低……
1919年,商务印书馆的工程师舒振东发明了“舒氏中文打字机”,这是中国很长一段时间使用的最多的打字机。
舒氏中文打字机采用“常用字理论”,将字体模型分成了常用和生僻两种,一般情况都常用字模盘打字,需要时去生僻字里找。
虽然这台打字机相对方便,但操作门槛较高,没经过特殊学习和训练的普通人根本难以上手。
这时候,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出手了。他在1931年终于完成了中文打字机的设计图。然而无奈口袋里的票子不够,因而只能先写书赚稿费。1947年,林语堂终于将他的“明快中文打字机”生产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