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在第89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期间,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新华网思客共同主办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形势与新任务——纪念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研讨会”举行。本次专题研讨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主持,中改院副院长、改革开放史研究所所长陈薇代表主办方致辞。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认为,回顾过去,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一招。未来市场化改革仍旧是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推动中国经济加速增长的关键一招。要向改革要动力,用市场化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改革加快传统经济向市场化经济的彻底改变。一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中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二是经济体制改革中要坚持以市场化改革为重点;三是在推进市场化改革中,要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为重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张蕴岭表示,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对改革开放最重要的一个体会是改革开放带来理念、认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主要体现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理念的转变、对国际形势和与世界关系认知的转变、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方式的转变。他认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面临新形势,一方面,要建立有韧性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普惠性的社会保障体制;一方面,要适应和实现高增长下的经济社会协同到中低增长下的经济社会协同的转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张燕生表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是改革开放45年来的成功经验。浙江过去45年的改革开放做对了什么?关键还在资源配置中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新一轮改革开放面临的改革任务、要求与过去不一样,比如,中国积极申请加入CPTPP,要在产业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标准等方面对标国际高标准进行改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就制度型开放提出建议。她认为,一是要建立公平竞争制度;二是境内外的标准对接;三是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补贴机制。此外,构建宏观经济调控机制方面形成制度性安排,建设最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港)的制度,使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迈向世界一流水平。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创造未来。过去45年间,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中国与世界关系。改革远没有结束,改革开放仍将深刻继续影响中国的未来。他表示,今天改革面临新的形势、新的变化、新的青年主体,客观介绍改革开放史是一代人的责任。要将改革开放史学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现代史的教学中,把改革开放历史和现实相结合;教会青年人看改革开放历史的大方向、看未来的影响,从而将推进改革内化为自觉的责任。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认为,改革开放改变了整个中国。改革使我国从传统国家主导的工业化转变为全面工业化,这既是亚洲发展的经验,也是全球的普遍通行经验;开放则是把这样的工业化进程变成全球化,并在不断升级过程中加速高度化。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改善了资源配置。在当前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下,仍要继续拥抱全球化、坚持全球化。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严书翰提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五项重大原则,其中一项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今天,要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艰巨性。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提出,要注重对外开放的四个性,一是国内开放地域协调性;二是对外开放的全球性;三是开放对改革的倒逼性;四是对外开放的递进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刘迎秋认为,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到了重要的改革节点,最基础性、关键性的选择是切实做大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刘兴华认为,国家发展的秘诀和魅力在于人民的活跃与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重任正落在年轻一代人的肩上。他建议,从现在开始用5年时间建设“中国改革开放展览馆”,在最大程度上凝聚和扩大共识,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的力量。
福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文洋认为,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从“晋江经验”来看全国改革开放具有特别意义。“晋江经验”主要包括:一是坚持改革发展生产力;二是把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心无旁鹜做实业;三是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本地优势发展道路;四是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引导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