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雪”是指被南极沿海的极地雪藻
所含色素所染成粉红色的雪
极地雪藻的耐寒性极强
在终年积雪的环境中,它们仍能存活
当雪在阳光照射下微有一点融化时
极地雪藻便会立即从梦中醒来
将原本白色的雪地染成鲜红色
两个天气气候事件同时在一个月内发生
让人不禁发出疑问
03 南 极 到 底 怎 么 了 ?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
南 极 的 常 态 气 候
南极大陆在大多数人印象里是一个
位于地球最南端、相当寒冷的大陆
绝大部分地区的确如此
其中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三点:
第一,纬度高
南极地处地球最南端
全年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少且散失较多
第二,海拔高
由于大部分地区覆盖有数千米厚的冰盖
导致大陆平均海拔都有近3000m
高海拔使得南极大陆的温度进一步降低
第三,反射
冰盖对阳光的强烈反射
让本就很少的入射辐射变得更少
地表也因此获得的热量更少
因此
这里大部分地区是世界全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区域
例如夏季(12月~次年2月)
南极高原内陆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仍然低于-30℃
与严冬时期我国大兴安岭北部的气温相当
黑龙江大兴安岭
不过,对于纬度与海拔稍低的
南极半岛北部和南极大陆周边岛屿来说
气候并没有像南极大陆内陆高原一样极端恶劣
例如创下这次南极大陆高温新纪录的希望站
夏季每日的平均气温基本处于0°C以上
大体相当于同时期我国江淮地区冬季的气温
南京鸡鸣寺
但即便如此
在刷新记录的当天希望站的最高气温
也高出了1981年~2010年
2月平均每日气温近15℃(红框圈出部分)
因此,这仍然是一次很极端的天气气候事件
希望站的逐月气候平均数据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那么说到底,究竟是什么
导致了南极这类事件的频繁发生呢?
气 温 刷 新 纪 录 的 真 正 原 因
先说答案
是短期的极端天气过程与长期升温趋势的共同作用
但由于这次极端的高温只持续了2~3天
所以极端的天气过程占此次极端高温事件的主导
分析下图中2月7日~9日的
对流层中层的高度场(黑色等高线)、
对流层低层的温度场(红色为偏高,蓝色为偏低)、
以及呈现出逆时针的风场异常
可以看到南极半岛希望站(绿色圆圈)的西北方
存在一个极端偏暖与逆时针的风场中心
这代表着一个极强的暖性高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