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国家工信部通报了22款APP、SDK(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通报的原因很简单,这些APP、SDK有点不受规则约束——不仅存在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而且在工信部下达整改通知后,依然我行我素。
有人可能会问:我明明已经在手机上设置好了它们的权限,怎么可能会管不住呢?
别怀疑,手机未经用户允许,过度索取用户信息权限的行为一直存在。
7月中旬,工信部了通报了31款,上半年,工信部还曾公开通报188款……
这些还仅仅是工信部通知整改后,整改不彻底的,查出有问题的和这个数字相比,只会更多。
这些违规的APP和SDK涉及到社交、办公、娱乐软件、在线教育、在线影音、网上购物等多个种类。
APP侵权的方式,看似多种多样,其实大都很常见。
比如:用手机浏览网页,只是误触,却跳转到了第三方APP上;
虽未点击某款APP,但它却自行开启,在后台悄悄运行;
只点击了一个APP,后台却激活了多个第三方应用……
而最可怕的是,有相当一部分APP,会在后台高频次获取用户手机信息。据新华社等权威媒体报道:“某移动教学软件曾在十几分钟访问手机照片和文件两万五千次,而另一款办公软件也一小时内尝试自启动了近7000次,并疯狂读取通讯录信息……”
如果这些非法采取的个人隐私信息和数据,被用于针对性的广告定制,或许除了很烦人,还产生不了太大的损失或影响。
而一旦这些信息和数据落入了不法分子的手中,就可能会被他们利用,制造一场又一场针对手机用户本人、甚至亲人的精准诈骗,而因为这些隐私数据的“说服力”,受骗人中招的概率将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