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TFT Central
上面的是LG CX电视开启插黑帧前后的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没有开启黑帧时,整个小飞碟虽然没有任何拖影,但是看上去都是比较模糊的。但是在开启了插黑帧之后,整个小飞碟就清晰多了,那种模糊感也少了非常多。
响应时间愈接近或低于帧间隔时间,拖影愈少有不少朋友选购显示器时其中一个衡量标准就是拖影严不严重。一般来说,大部分显示器(不包括高端型号)的拖影程度是TN小于IPS小于VA这样的,TN的拖影最少而VA最多,IPS则在两者之间。无独有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也是这样来排列的,TN一般最快,VA一般最慢,IPS一般也是排中间。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是因为响应时间愈快,颜色的转换就愈跟得上帧与帧之间转换速度,响应时间愈接近帧间隔时间,那么画面中的拖影就会愈少。
上面的这张图显示的显示器两次完整的40%至80%至40%灰阶的转换,我们专注于看第一次上面。红色的部分是从较暗转换至转亮,而绿色部分则是较亮转换至转暗。144Hz显示器的帧间隔时间为1000ms/144Hz=6.94ms,一次40%至80%以及80%至40%的响应时间为5.78ms及7.96ms。
在这个情况下,如果显示器需要从40%白转换至80%白的话,那么画面上是不会有拖影的,因为显示器可以在切换下一帧前完成颜色的切换,下一帧的画面可以完完整整的呈现给用户,不带任何拖影。
但如果显示器需要从80%白的场景转换至40%白的场景,那么由于这阶段的响应时间7.96ms比起显示器的帧间隔时间6.96ms高,显示器播放的下一帧画面里的颜色还没完全切换,因此在画面中会显示出未完成的颜色转换过程。而这,就是拖影的由来。
我们以另一款显示器为例。在响应时间非常接近帧间隔时间时,如果在Testufo上以Ghosting/Pursuit Camera来测试的话,显示器是几乎没有拖影或者非常难看见的,基本上小飞碟旁边只会有一圈淡淡的拖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