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整个中国大地沉浸在悲痛之中。我们两天送别了四位院士,其中还包括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不仅仅让中国人吃饱了饭,更让中国人挺直了脊梁。而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做一介农夫。他的逝世,不仅仅是中国的损失,更是世界的损失。今天诗经女孩带你来体验一下里的《黍离》之悲。
1、《黍离》背景西周末年,周幽王昏聩无道,于后宫宠幸褒姒,并且烽火戏诸侯只为得褒姒一笑。褒姒生下儿子伯服以后,周幽王居然废太子,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的太子姬宜臼被迫逃奔申国,申候看不得自己的外孙受欺负,于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于是周幽王与当时太子伯服均被犬戎所*。
乱世之中,周幽王的弟弟余臣在虢公翰以及其他诸侯的支持下继位,是为周携(恵)王。秦国,当时还特别孱弱,因在这个事件中支持周携王,被正式册封为诸侯,并封以岐山之西的土地,大秦帝国开始了崛起之路。但是其实是虚封,当时这块地方仍被犬戎占据。周携(恵)王意思是你们自己打吧,你要是打败犬戎这些地方就都是你的。
而在另外一边,原来的太子并没有死。他在外公申国联络其它诸侯国鲁、许等拥立下继位。而且姬宜臼为避犬戎之难,在他继位的当年(公元前770年),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将都城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周平王任命郑武公担任司徒,让他与晋文侯一同辅佐周王室。周平王在郑武公、晋文侯的辅佐下,勉强支撑残局,史称东周。
公元前750年,秦文公攻打犬戎,占领岐山周边,并归还岐山以东的土地给周携王,周携王派声势复振。同年,为打击携王一派,晋文侯讨伐周携王派并*掉了他,从此二王并立结束,携王一派人等或东迁洛邑,或归于秦国。
前746年,晋文侯死了,晋国开始内乱,之后秦文公开始东进,彻底驱逐了犬戎,占领了丰镐之地。《黍离》成诗之际,就应该在秦文公占领了丰镐故地之后。岐山与丰镐是姬周老家,文武旧都,周平王不可能不想迁都回去的。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周平王起来全靠诸侯支持,平时也得看诸侯脸色三分。目前晋国内乱无法帮他,另外一个郑国也无法顾及他。所以当务之急,说服秦国人让出故都丰镐就成了一个无奈的选项。
于是周平王派出了王室大夫出使秦国,想靠着王室的威望与大义名分让秦人让出土地。但是你想秦国本来就是死对头,不可能把打下来的土地拱手让人,更何况你宗周王室威望也不如以前,让我让出土地本就是痴心妄想。王室大夫在秦文公面前吃了瘪,就转而寻求宗周遗民的支持。
结果看到的景象就是诗中的景象,丰镐故地早已经物是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