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这首诗,从2800年前东周大夫在土地上的质问开始,从历史的天空无法给出固定的答案结束。从古至今,从天到地,无数的仁人志士,根据自己境遇的不同,从诗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从而发出更为悲怆的声音,叹物是人非,叹知音难觅,叹世事沧桑。
故土难离,故土终究会离开;故土已离,故土始终不能忘怀。生命在大地上终结,然后,又在大地上重新开始。旧的世界崩塌,新的世界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史书一卷卷翻过去,叶子黄了叶子又绿,这里只剩下了记忆:
《黍离》已经成为华夏文明里最低沉的声部,时刻奏响生命的乐章。它是深渊里的回响,是低谷里的山涧,是悬崖上的花朵,让人们铭记着这古老文明一次次的至暗时刻。
它执着于失去的一切、令人追怀追悔的一切,发出悲怆、苍凉、沉郁、隐忍的交响,在泱泱中华的上空。
如果可以,让我们为已经故去的袁隆平院士、 吴孟超院士奏起这首哀歌,以此来沉痛的祭奠,给我们送来“医食无忧”的天使。愿他们在天堂里,看着黍稷疯长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人定胜天逆天改命的人,悠悠说一句: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他们应该含笑,这个人,只能是我,只能是我们,只能生长在中华大地上的人们。
这个励志于解决天下人肚子温饱的我;这个为病人省钱开药的我;这个不甘心屈服于命运的我。这是个生生不息的民族。
我和我们都活在华夏文明的历史之中,活在这文明的浩劫、万民的苦难的历史之中,活在这生机勃勃、全面奔小康的大地之上,继往开来,无畏前行!
国士无双,以此来纪念并怀念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