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控制方法很多,有物资卡片控制法、物资预算控制法、定期控制法、定量控制法、ABC分类法、“双堆”法及物资需求计划(MRP)法。这里重点介绍定期控制法、定量控制法、ABC分类法和“双堆”法。
1、定期控制法。定期控制法就是首先确定一个订货间隔期M,每当经过一个M后,就对存储状况进行检查,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需求情况,据此计算订货量并发出订单。新的供货于订货周期L时间后到达。定期控制法下的存储变化规律见下图所示。
定期控制法需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确定订货间隔期,一个是计算订货数量。
一般来讲,订货间隔期越短,库存检查的频率就越高,对库存的控制精度也就越高。但另一方面,库存管理的工作量也就越大,尤其在库存项目很多而订货间隔期又不同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可以区分不同存储项目,对少数重要的存储项目,比如缺货损失大或存储费用高的项目,制定较短的订货间隔期。对相对不太重要的存储项目则可适当延长订货间隔期。同时,可以将订货间隔期分为几个标准值,以简化库存管理工作。另外需注意,订货间隔期的缩短不是无限度的,它受订货周期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对于订货数量,可以采用下面公式计算求得:
订货数量 = 平均日需求登 ×(M L)- 现有存储 保险储备定额
2、定量控制法。定量控制法是事先确定一个具体的订货点R,每当存储水平降低到订货点时,就立即发出一个订货量为Q的订单。订单发出后,经过订货周期L,货物到达。L称为订货提前期。
定量控制法需要确定两个数量参数,即订货点和订购批量。订货点是指订货时的库存量。它应满足这样的条件:在新的订货没有到达之前,现有库存能够保证对需求的供应。因此,订货点存储量就是订货提前期内预计需求数量。一般用以下公式来计算订货点:
订货点存储量 = 平均日需求量 × 提前期日数
提前期天数可以根据运输距离和供货厂家的生产周期等条件,加上适当的保险时间来确定。订购批量可用经济订购批量的公式求得。需要注意的是,定量控制法的订货间隔期是不一样的,新的供货到达时,库存可能大于保险库存量或小于保险库存量,也可能已经发生缺货。
3、ABC分类控制法。库存物资品种多、数量大、占用资金多,但每种物资重要性不同,占用金额也不同,企业应区别对待,分类管理。
ABC分类控制法是将一般的ABC分析法应用于库存管理。将物资按品种及资金占用大小,划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物资品种数少,只占品种总数的10%左右,但其资金却占资金总额的70%以上;B类物资的品种数及资金占用额均占库存总数的20%左右;C类物资品种数占总额的70%左右,但资金占用只占总金额的10%以下,如下图所示。
进行ABC分类的步骤为:
第一步:统计或推算各种库存物资需求量(或上一年度的实际出库量)。第二步:调整各种库存物资的单价,然后乘以需求量,求出年度所需金额。
第三步:按年度所需金额,对库存物资进行排序,编出ABC分析计算表,格式如下表所示。
第四步:分类,按ABC分类标准分类。
第五步:调整,把全部物资划分为ABC三类,对C类物资中的下列项目摘提出来,归入A类或B类:
①单价很高,因出库量少而被划为C类的品种;
②新产品或技术要求变化较多的品种;
③季节变化影响大的品种;
④供应周期长的品种。
对物资进行了有效的分类后,就要对各种物资实施分类管理。对于A类物资,应严格控制储备定额,制定尽量低的保险储备量,采用比较短的订货间隔期。总之,要严格管理,严格控制。对于C类物资,应对储备定额实施一般控制,制定相当高的保险储备量,采用较长的订货间隔期。总之,一般管理,一般控制。对B类物资管理的严格程度可介于A,C类之间。
4、双堆法(也叫复式库存管理法)。这种库存物资控制法,要为同一种物品准备两个容器(或货堆),如果一个容器里的物品用完了,就去订货,这样在另一个容器里的物品用完之前,新货就可入库。由于这两个容器是交替使用的,所以也称复式库存管理法。用这种方式管理的物资,一般不需要库存台账、出库传票,大多属于现场管理。对库存中单价很低的物资可采用双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