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分大段怎么标记,怎么分课文自然段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12-21 12:47:16

很多人读书的时候喜欢大段标记。这样做的最大的原因是担心无法理解作者的原意。这样做有3个害处。一是浪费大量的时间。当你再次阅读的时候,你会重复阅读那些你已经理解的部分。二是找不到重点。当你再次阅读的时候,你需要从大段的已经理解的文字中寻找那些需要理解的东西。三是不利于思考。当你标注了一大段,你也就失去了思考的动力。因为这段文字本身就已经告诉你关键概念的含义。

除了上面讲的三个原因,大段标记还有一个特别影响阅读理解的问题,心理学家约翰·邓洛斯基(John Dumlosky)研究发现在书上划线的动作会欺骗大脑,让大脑误以为你记住了。大脑会错把划线的动作看成是你已经理解和记住了内容。上学的时候有很多人都有这个经历,在书上划了很多线,每一次打开书本好像都会了,但是考试的时候答不出来。普杜大学心理学家杰佛里·卡皮克(Jeffrey Carpicke)把这种现象定义为“能力错觉(Illsions of competence)”。要想发现自己是不是有“能力错觉”很简单,只要你合上书本考一下自己就能发现。但是很多人就是习惯于反复阅读,因为这样读起来很“舒服”。考试会让人跳出了舒适区。人们都不喜欢离开舒适区。

既然标记有这么多的害处,是不是就不能标注呢?或者应该怎样正确标注呢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标记?密歇根大学的信息和历史教授保罗·艾德沃兹(Paul N. Edwards)是阅读专家,他认为标注的目的,是为了在第二遍阅读的时候,能够快速锁定关键的地方。带着问题去阅读这个地方,便于深入理解概念。

阅读专家艾比·马克斯·比尔(Abby Marks Beale)说:“只标注关键字,尽量不要标注一个以上的短语。适合标注的关键词是那些在句子或段落中含义最多的词汇”。他建议,如果一定要标注一个段落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前提一定是你想要在其他地方引用这个段落。

做标记的前提,首先是要善于找到关键概念。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关键概念在哪里呢?通常在下述这些地方:

当我们学会了找到关键概念,就可以把标记数量降到最少。《学习之道》的作者芭芭拉·奥克利(Barbara Oakley)建议,标记的时候尽量标记短语,或者一句话,最多不要超过一个段落。

标记少,有利于思考

当我们在书上或者文章中只是标注了一些关键词或者句子,大脑就会勤于思考,因为要想还原这个概念究竟说的是什么,就要通过深入思考。如果无法理解概念,我们的大脑也会以标注的概念为核心,从文章中找出支持这个概念的其他段落。这样的读书,就是有的放矢,效率更高。

生产力专家蒂亚戈·福特(Tiago Forte)的渐进式笔记(Progressive Summarization)

著名的生产力专家蒂亚戈·福特(Tiago Forte)总结了一套5层笔记法。在他的方法中特别强调标记。他设计的渐进式笔记的五个层次分别是:

蒂亚戈说,并非所有的文章都会有5层总结,也许有些只到第二层,只有极少数会到第五层。

课文分大段怎么标记,怎么分课文自然段(1)

总结一下,在阅读过程中,谨慎标记可以提高你的学习效率,标记的目的,是为了下一次阅读提供指引。让下一次阅读更有针对性。通过不断总结阅读的结果而不是反复重新阅读一本书,有效实现认知的不断提高。

参考资料: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