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994年,我国才正式开始北斗导航系统的研发。当时任北斗导航总工程师的孙家栋院士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在2000年建成北斗导航一号系统,也是北斗导航实验系统,实现服务中国用户。
第二步,在2012年建成北斗导航二号系统,服务地区扩大到亚太地区。
第三步,在2020年建成北斗导航三号系统,形成笼罩地球的一张网,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目标已经定了,我们的科研人员就开始信心满满地搞导航系统,结果刚开始我们就深刻认识到了和美国之间的差距,没技术、没人才、还没钱,简直就是像一个“三无产品”。
这时的美国如何呢?美国此时已经在GPS导航系统上投资了将近200亿美元,每年的维护费用都高达5亿美元,我国整个“863计划”的研发经费也才100亿人民币左右。
北斗计划副总师谭述森和4个人挤在一个不到20平米的办公室里,里面拥挤地摆放几张桌子,只能在这样的条件下研发北斗系统,非常真实地展现了当时的窘迫。
不过中华民族能够传承数千年,最不怕的就是困难。
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北斗研发组硬生生地逼出来了自己的“开创性”,经费有限,那就不按常规来,采用有源定位技术,用两颗卫星对地面目标和海上移动物体进行导航。
“有源定位”就是需要用户发出一个申请定位的信号,无源定位则不需要这个步骤,美国GPS采用的就是无源定位。
2000年,北斗一号的两颗卫星成功发射,北斗一号系统正式开始使用。虽然它比较简陋,但是北斗一号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导航系统的国家。
最困难的一步迈出来了,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在接下来的20年快速发展。
目前北斗系统已经融入到我国的核心基础设施,比如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天气预报等等,还与全球137个国家签下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