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日报
从阅兵式上亮相的大国重器,到大型成就展上展出的尖端突破,最近一段时间,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诸多科技成就以各种形式集中呈现。时光已久,但“两弹一星”等实现科技突破的故事,依然熠熠生辉,让人们重温起那段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岁月,也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奇迹”来之不易。
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相遇》篇章中,原子弹研发人员高远的故事让人动容。他隐姓埋名,与恋人分离,为了挽救科研设备遭受核辐射,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江苏卫视的《阅读·阅美》中,“两弹一星”工程的亲历者王鹏老人,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驻守罗布泊19年,离家19年,家人去世也无法赶赴现场,只能写下一封永远无法寄出的家书……而他身边,都是这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同伴。
不同的场景,一样的情怀。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点滴付出,铸成了国家盾牌和国家发展的基石。他们不仅一起推动了原子弹、导弹和“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也共同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后人。
70年来,正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对国家利益至上的坚守,对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追逐,凝聚起国家越来越强大的科技实力。今天,在迈向科技强国的征程上,我们仍然需要像“两弹一星”这样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是《我和我的祖国》用7个小故事塑造出鲜明可爱的“小人物”形象,还是《阅读·阅美》节目聚焦“两弹一星”人涂涂改改后依旧未能寄出的家书,都不约而同地将镜头对准了各行各业的无名英雄,记录下平凡人的默默奉献和他们心底最深沉的爱国情怀。这些生动的、可触摸的故事直击人心——只要坚守自己的职责,我们普通人也能用平凡书写不凡,以普通铸就伟大。
在奔向梦想的路上,每个人就像一朵浪花,既汇成大海,也依托大海。只要浪花翻滚,永不停歇,就将铸就更大的中国“奇迹”。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23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