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地理大发现梗概,百年地理大发现全集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4-01-07 06:29:22

▲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可以清晰地看到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密度的巨大差异。图/城市中国网

胡焕庸线找到了刻画中国人口空间形态的一个最为简洁的方式,简洁到这条线甚至没有出现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的配图中。

80多年来,中国人口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迁移。在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我们惊讶地发现,这条地理分界线依然存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6%,而胡焕庸线以西地区则只占4%。

百年地理大发现梗概,百年地理大发现全集(17)

热爱地理的人,都是要走出去的

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实现——属于中国自己的科学考察队伍成立,他们开始探索中国土地的地理奇观。

冰川的存在,是千万年来的地质成果。而中国人1957年才开始走近它。

冰川考察是勇敢者的事业。无人涉足的雪域冰川,充满了未知的巨大风险:随时可能开裂的冰柱、隐藏在视线难及处的沟壑等等,都可能会给考察队员们足以致命的打击。

百年地理大发现梗概,百年地理大发现全集(18)

▲ 1964年我国首登希夏邦马峰时,拍下的冰川冰洞奇观。

第一批走近冰川的勇敢者中,施雅风是其中一员。

限于技术水平和研究还不够深入,那时的冰川考察,更主要是为了未来能够融化冰川,改变西北干旱。

一年后,他们在祁连山上,实现了中国人自己的首个冰川发现——七一冰川。一本43.6万字的《祁连山现代冰川考察报告》,记录了他们深入考察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成果。别忘了,在此之前,中国没有任何的冰川考察记录。

百年地理大发现梗概,百年地理大发现全集(19)

▲ 高山冰川考察注定是一次苦旅。图/pixabay/aatlas

除了科研,施雅风和队友们的肩上还担负着其他任务。1964年,中国登山队计划攀登希夏邦玛峰。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座未被人类征服的8000米以上的高峰,这里的一切都是未知。他们做了开路先锋,提供了严谨的科学考察结果。巴托拉冰川融化,冲毁中巴公路,他们实地勘测,做出精准预报,提出公路复建方案。

40余年,考察60多条冰川,70多岁亲自到南极,82岁依然来到冰川。永远不做象牙塔里的科研,这是施雅风与中国冰川的故事。

百年地理大发现梗概,百年地理大发现全集(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