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苏澄宇
在唐纳德格尔(Donald L. Unger)小时候,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掰关节发出咔咔声,他妈妈觉得这是一个坏习惯,就跟他说“不要这样做,小心以后会得关节炎!”。
那年他才12岁,叛逆期,不信这茬,更重要的是这么爽的事怎么能放弃。于是乎他开始和妈妈对着干,天天掰左手指关节,每天两次,右手不掰来做对比。这一掰就是50年,一共至少掰了36500次关节,期间他还成为了医学博士。
最后发现他两只手都没有得关节炎,没有什么显著性差异。在2009年,他还因为这个研究得了诺贝尔奖,虽然是搞笑的。
当然,唐纳德的研究样本很少,就他一个人,所以这个结论并不是很有说服力,只能当做一个佐证。
想要得到答案,就得先知道为啥掰关节会发出咔咔咔的声音。
所谓关节,就是两块骨头相连接的地方,按照功能来分的话,分成不可动关节、微可动关节、以及可动关节。手指上的关节属于可动关节,里面有一个叫滑膜的构造。
滑膜囊腔担任起骨头与骨头之间润滑的工作,若没有滑膜囊的存在,那么关节之间的骨头就很容易磨损发炎。滑膜囊里面的滑膜液,也叫关节液,可以想象成润滑液的概念。
腕关节的x线图像| 图虫创意
至于具体的成因,科学家也不是马上就搞清楚的。
最早在1939年,当时的科学家觉得关节咔咔声,是由于在掰手指关节的时候,关节会以一定角度打开关节,环绕关节的滑膜囊腔收紧后才发出的声音。
1947年,一个新的掰关节理论提出来并取代了前一个理论,那就是当关节移动到超出正常范围时,组织中的振动会产生咔咔咔的爆裂声。这个理论已经很靠近真相了,但具体是组织中的什么振动,还是没搞清楚。
到了1971年,来自利兹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弄来了X光机,观察掰关节的时候,关节处发生了什么。经过研究,他们觉得掰关节响声是因为滑膜腔里的气泡破裂引起的。
1971年的研究场景
这个理论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完美。
时间推移,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到了2015年,一个来自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国际研究小组用上了CT核磁共振,发表了一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