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为重视血缘亲情和家庭关系,哪怕是在亲缘出现了扭曲的今天,我们都不会放弃这血浓于水的亲情。
可是,虽然人不放弃,但他们也不会过分重视这所谓的家族亲情。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呢?就是因为大多人的重心已然发生了改变,关注点都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上。如此,亲人与亲人之间就少了真感情,而多了嫌弃和厌恶。
就拿亲兄弟姐妹来说,原本这些人都是同父同母的,可他们却在父母去世后便很少往来,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陌生人。
其实,这就是如今血缘关系的现实。许多人也有所体会,有些时候自己的某些兄弟姐妹还不如外人管用。
这并非说外人比兄弟姐妹要好,而是说越是亲兄弟姐妹,就越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争执,从而让感情迅速降至冰点。
而我们跟外人的感情呢?是利益便是利益,是人情就是人情,很少说把这两者都混为一谈的。
况且,兄弟姐妹们之所以在父母在世的时候特别团结,特别有感情,就是因为父母对于家族和血缘亲情的影响,那是巨大的。
可为何在父母去世后,兄弟姐妹便不再往来了呢?这三个真相,很现实。
父母去世后,兄弟姐妹之间就缺少了沟通的桥梁有一位社会学家说过,每一代的父母都是他们家庭的支柱。一旦这一根支柱不见了,那么这个家哪管再坚固也都会化为散沙。
有父母在的家庭,那才是较为团结和谐的幸福之家。而当父母离开之后,这个家就会迅速成为没有核心的空虚之家。
曾见过这么一个事例。
村里面的陈父陈母去世之后,他们那三个儿女平分了家产,然后各走各路,很少再有往来了。
父母刚去世的那几年,其实这三兄弟姐妹还是保持着一定的联系的。虽然次数不多,但过年的时候还是会相互往来的。
可是,在这几年过去之后,这三兄弟姐妹便真正地成为了陌生人。他们的孩子那一代人,相互之间基本都不认识了,连一点家族的血缘意识都没有。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还是整个家族缺少了一块“基石”。
就像你为人父母,然后将一众儿女养大,那么你就是儿女之间的桥梁和基石。只要你还在世,那么这个家就不会成为散沙。
可是,当你走了之后,一切都只会沦为“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的样子。
相互攀比的心态让血缘亲情扭曲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么一句话,那就是“恨人有,笑人无。”
你有钱有势了,别人不会说为你感觉到高兴。哪怕是他们在表面上奉承你,背地里也想你快些倒霉。
而一旦你落寞之后,你会发现自家的兄弟姐妹都不见了身影。更有一些人,他们还会来到你身边奚落你,对你落井下石。
曾有这么一对兄弟,在他们的父母去世之后,这对兄弟便各自在外买了房子,平时也很少有往来。
但是,他们却一直“关心”着对方是否过得好。这里的“关心”,并非是敞开心扉,真情实意地关心,而是希望对方过得不好的信息关注。
有一年,大哥知道二弟过得很好之后,他连过年的家族团年饭都取消了。二弟也很疑惑,怎么大哥要这么做呢?
令二弟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在父母在世时对他很好的大哥,如今却成为了见不得他过得好的第一个人。
兄弟姐妹之间,因为他们的关系过分亲近了,而且距离也靠得很近。所以,这些人相互之间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儿。
而物质化社会的到来,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你所认为的兄弟姐妹,也许是最不想你过得幸福的那个人。
父母去世后,现实的血脉亲情也就断了从社会的整体来分析,其实我们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网,那是呈现出树状的结构的,有核心,有主干,也有旁枝末节。
而这些树状关系的各个核心,往往就是各方面,以及各个领域的领头羊。
就像人加入了一个圈子之后,要是这个圈的圈主不存在了,那么这圈子也就散了。
同样的道理,当父母离开之后,父母以往所创建的那个家庭,就已然不存在了,而是被儿女们的小家所取代。
当这些儿女们成长为父母之后,他们所创建的小家就会成为大的家庭。
因此,中国社会的家族血缘关系就是从这样的关系转变中得以延续下来。
可很多人都会疑惑,那些和我们有一定关系,甚至说特别亲近的兄弟姐妹,他们怎么会六亲不认,离我们而去呢?
因为他们有了自己的新家庭,而且如今的社会压力也很大,那又有谁有那么多的精力去跟别人往来呢?
人们宁愿自己在家对着伴侣和孩子,也不愿意到兄弟姐妹家去烦扰别人,落得被人嫌弃的下场。
于是乎,兄弟姐妹之间成为陌生人,这便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现实。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