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在演奏钢琴或练习作品时,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手指软”、“手指没力气”。当我们遇到级别较高、难度较大的曲子时,这个问题就成了阻碍我们继续练习的最大难题。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手指力度的训练方法。
专栏作者介绍
吴老师教育专栏 | EPISODE.05:弹琴需要练习手指力度吗?
小L现在是高中二年级学生,小时候曾经学过一年左右的钢琴就停了,以后全靠兴趣自己摸索。她后来看到弟弟弹奏很多难度高的曲子,很好听,她也很羡慕,所以请求妈妈来问我可不可以教她。她跟我说:
“I’d like to train my fingers to be very nimble.”
“我想把手指头练的很有力。”
手指的力度是演奏技巧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几乎所有的演奏家,为了要追求在弹奏上更有爆发力,速度更快、更美,常常必须没天没夜的拼命练习技巧。虽说对弹琴的学生来说,他们手要到十七,八岁左右才成型,但是手指的力度却取决于十岁以前的训练和练习。
手指力度很重要吗?这答案要取决于你对弹奏出来的音乐有没有要求?如果你耳朵很灵敏,对声音很挑剔,那么音色好坏,层次变化,大小声等可能都对你很重要,也许你就需要训练出十根灵活的手指来担当此工作。
可是如果是业余学琴,你对声音没什么要求,也许手指力度训练并不会给你带来快乐,反而更多的是痛苦,因为练技巧确实枯燥,特别是成人学琴,因为已经错过了前面最佳训练阶段,双手因为年纪的关系,变得比较僵硬,硬要练习的话,有可能会受伤。
手指力度不够而造成的问题大概有4类:
(1)无法将快速的音乐片段(比如音阶)弹奏清晰;
(2)无法将左右手的不同音色、不同层次以及和声里的某个音和各种变化表现出来;
(3)无法将音乐中的主旋律或者说是乐句,勾勒得非常完美;
(4)无法弹奏跨度很大和需要音响很重的乐曲。
以上四点都会直接影响到对曲目的诠释和演奏的效果。
如此看来,手指力度的训练多少还是很需要的。但此文的目的不在深度分析技巧,而是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希望对于初学者、成人学琴,或是中级以上程度、不分业余或专业的学生有些帮助。
首先,一说到弹钢琴,我们会听到有些人感叹的说:“我的手指这么短,手这么小,不适合弹琴。”这说法就像我们认为扁平足,小脚,或短腿的,不能跑步一样的武断。
手掌的幅度可以因为训练而有某种程度的扩张,指间距离小也可以用巧妙而正确的技巧,把这个困难克服。也许大家都羡慕有些人得天独厚,有很长的手指,很适合学琴。但我这里有两个例子可以证明手指长短还真不会断送学音乐的前途。
曾经有一位苏联的演奏家来给学生上大师课,大师的手指很长,几乎可以跨到12个音的距离,因此弹李斯特、拉赫曼尼诺夫写的跨度很大的曲子很轻松,学生们都很羡慕,但是,大师摇摇头说:“你们千万不要羡慕我,我有我的麻烦,像碰到一连串间距小,类似半音似的乐句时,我就弹不好,太挤了,你们能想像一个巨人在一个不能站直,不能转身的小房间里,那样动弹不得吗?”。
另外一个例子,在很多年以前,国际有名的钢琴家陈必先,她也是音乐家陈宏宽老师的姐姐,那时,她刚从德国归来,举办一场音乐会加上大师课。大家在现场看到她的个头不高,手也小,都很好奇,不知道她如何能弹奏这么多难度高的大作品?她带着微笑解释,“难道所有的音乐都是跨到十度音以上的吗?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曲子啊!而且,如果一只手弹不了,另一只手也可以帮忙啊!”,说着,她示范了一个大和弦,左手够不到的音,她巧妙的用右手一个手指解决了。音乐是听的,不是看的。简单一句话,让全场手小的学生顿时信心倍增。
所以,手指长,手指短都各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手指灵不灵活。
但初学者如何开始训练手指的力度呢?全世界已经有很多演奏家和教育家都在研究或发表很多的不同的意见和方法,各派有各派的理论,但我们这里只想要介绍几个简单易懂的训练,可以帮助刚入门的学生。
我们基础训练的方向可以简单的分为两个部分:手腕和手指。
一、手腕部分
1. 手腕的使用基础运动
初学者常常只注意手指的指尖要站立,很多时候忽略的手腕也很重要。每次上琴之前做一下手腕的运动,会让手腕到肩膀部分都先得到放松。
(1)提腕和落腕:手放在琴上,手腕上下移动,注意手臂要放松,各做10次。